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重慶:茶產業助他圓了“致富夢”

   日期:2019-01-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474    評論:0    

  “鄧德玉,鄧德玉,王健的茶園今天要五個人去鏟草和修枝,干一天有幾十塊錢,你去不去?”不久前的一天,天剛蒙蒙亮,寶峰鎮龍鳳橋村村民李謀桂便站在坡頭上扯著嗓子熱情大聲地喊道。

  “去,要去,在屋頭耍還不是耍過了。”鄧德玉一邊拖長嗓音回應著,一邊急匆匆、樂呵呵地扛著鋤頭與李謀桂一起,朝一片長勢喜人郁郁蔥蔥的茶園走去。

  跟建卡貧困戶打工?這類稀奇事兒在寶峰鎮并不稀奇。

  扶貧先扶志,脫貧靠雙手。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寶峰鎮利用精準扶貧政策,注重造血式扶貧,積極引導貧困戶通過自己的努力,樹立起戰勝貧困的信心和勇氣,甩掉貧窮的帽子,創造幸福的生活。市級貧困村——寶峰鎮市級貧困龍鳳橋村深溝村民小組的王健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健是一名80后,本是家里頂梁柱的他,因5年前在一次煤礦事故中腿部受傷致殘,無法再干體力活,曾經殷實的家境也因此漸漸好景不再,被列為建卡貧困戶。

  寶峰鎮扶貧駐村工作隊考慮到王健身體殘疾,但人年輕好學,綜合分析市場前景,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幫助他制定了發展茶產業走產業脫貧的路子。2015年通過項目申請,資金爭取,流轉150多畝坡脊地,王健搞起了茶葉種植。

  萬事開頭難,由于沒有掌握種茶技術要領,王健出師不利,茶苗栽下便遇到了難題,加上管理不到位,苗子成活率不高,看著一片片死了的茶苗,王健心疼不已,焦急萬分。

  身殘志堅的王健并沒有被困難嚇倒。他一邊向鎮里的技術人員求教爭取支持,一邊向該鎮種茶“專家”涵晨靈秀茶廠負責人劉照樹請教,還找出鎮文化站給他送來的科技書籍對照學習查找原因,認真研究茶苗移栽、田間管理以及鮮葉采摘技術等,同時積極參加各級茶產業技術培訓,學習了短穗扦插快速繁育技術、標準化栽植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先進實用技術,不斷提高自己的種植管理水平。

  很快,王健從一個“門外漢”成為一個茶葉種植的行家里手。經過精心培育,科學管理,鎮村幫扶以及自己的努力,一年后茶樹長勢喜人,煥發出勃勃生機。兩年后見到了效益。2017年,憑著150多畝茶園,王健初嘗甜頭,掙回了5萬多元的收入。

  為方便運送茶苗茶葉,王健買了輛三輪車,并帶動了村里6位村民到他家茶園就業,還被村民推舉當上了深溝村民小組的組長。王健的日子是越過越好,更是依靠產業脫貧的生動呈現。

  生活的改變讓王健感覺到越來越有奔頭,收入的提高讓他越干越有闖勁。

  眼下正是茶樹冬管時節,王健帶領幾位村民穿行在茶樹間或松土鏟草,或打頂修枝,忙著管護自己這一大片茶園。看到昔日貧瘠的饅頭山變身今日層層疊疊的茶園,王健說:“自己能建起這片茶園,鎮里村里的干部都沒少花心思。如果把茶園管理好了,明年的效益預估可能達十萬元以上。”

  龍鳳橋村村委會主任楊小軍介紹說:“龍鳳橋村正不斷挖掘盤活土地資源,促進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全村茶葉種植大戶已經達到10余戶,茶葉年總收入已經達到200余萬元,戶均增收1萬元左右。通過茶業發展帶動增收,成為老百姓的增收致富產業,即綠山又富民,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三贏。”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