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北京水產技術推廣站:承載都市需求的休閑漁業(圖)

   日期:2018-12-1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510    評論:0    

  說起北京的休閑漁業,最先讓人想到的就是虹鱒魚一條溝和金魚錦鯉大賽,一個是養魚食魚,一個是養魚賞魚賽魚,這可以說是北京休閑漁業發展最好的縮影了。北京的休閑漁業起步很早,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休閑垂釣、虹鱒魚養殖、觀賞魚養殖相輔相成的休閑漁業經濟。

  據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負責人介紹,北京市休閑漁業發展的方向是打造“種、養、游、釣、食、樂、教、賞、玩、居”多方位的新型都市型休閑漁業。“北京種業發展規劃”在2010年提出,要打造“種業之都”,“十二五”期間,確定了重點發展籽種漁業、休閑漁業和精品漁業的目標,北京市漁業由過去的養殖生產型,向都市型現代漁業轉變。由過去的商品魚養殖一統天下,變為籽種魚業、休閑魚業和精品魚業共同組成,由單一的生產功能,向生產、生態、生活功能并重轉變。隨著北京市大力推進漁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養殖水面不斷縮減、傳統水產養殖業逐步退出,更好地定位都市型漁業發展、強化漁業科技含量,做好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北京漁業當前以及未來發展的重點。

  懷柔虹鱒魚一條溝

  為了解決吃魚難的問題,北京市自1985年后,開始大挖養殖池塘,在兩年到三年的時間里挖了近六萬畝池塘,當時形成了北京市通州區徐辛莊等地連片幾千畝的池塘。

  我國虹鱒養殖始于1959年,北京市最早的虹鱒是朝鮮作為國禮贈送給中國后只是進行保種養殖。80年代,開始對虹鱒進行商品化養殖,而在養殖過程中發現,朝鮮的虹鱒有生長速度慢、抗病力不強、體質差等缺陷。為此,北京市引進了美國的虹鱒品種,進行育苗和雜交。20世紀90年代,虹鱒養殖得到迅速發展,各地建成虹鱒養殖場400余個,年生產虹鱒3000余噸,規模較大的有25個,其中包括北京市密云水庫虹鱒魚養殖場、北京市懷柔縣慕田峪虹鱒魚養殖場。目前,我國養殖的鮭鱒種類主要包括:虹鱒、金鱒、哲羅鮭、白點鮭、美洲紅點鮭、硬頭鱒和白鮭等。

  虹鱒魚養殖盛行后,北京市懷柔地區因水源優勢各家各戶開始養殖。到了90年代中后期,虹鱒魚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懷柔形成了虹鱒魚養殖一條溝,從上游到下游,虹鱒魚流水養殖占據了大部分的懷沙河、懷九河水系,并帶動了房山十渡拒馬河地區也開始養殖虹鱒魚。

  90年代中期,隨著養殖戶逐漸增多,一些具有商業頭腦的養殖戶把經營方向轉向了旅游消費者。懷柔和十渡本就是北京的旅游勝地,每年接待的游客數量眾多,以虹鱒魚美食帶動旅游和休閑消費,既為游客帶來了便利,也為養殖戶帶來了新的商機。在這一點上,游客和養殖戶達成了很好的共識,游客需要水產美食、養殖戶想多賺錢,從90年代中期開始,吃虹鱒魚逐漸被游客所接受和認同。養殖戶也從單純的養殖虹鱒魚逐漸轉向養殖加餐飲的模式,并根據游客的口味開發出多種做法,形成了生魚片、燒烤等多種比較主要的食用方法,同時,也帶動了山野菜、山珍等帶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加入。在單純以欣賞美景、“到此一游”的年代,虹鱒魚美食的加入為懷柔旅游業發展增色極多,吃魚與旅游緊密聯系到了一起,形成了旅游的熱潮,帶動了懷柔虹鱒魚一條溝的名氣,并延續至今。

  目前,隨著養殖池塘用水的環保要求以及用水成本的增加,傳統的流水養殖業逐步退出,懷柔的虹鱒魚養殖散戶由生產型逐漸轉為經營型,懷柔虹鱒魚一條溝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吃魚一條溝”。

  政府投入支持冷水魚產業

  在推動虹鱒魚產業發展的這個過程中,北京市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說,虹鱒魚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資金和技術的大力投入。政府通過建設補貼、商業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推動了虹鱒魚產業的發展,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在飼料、病害防治、苗種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為養殖戶創造了健康、有序的產業基礎。

  2000年,虹鱒魚出現了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對產業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一直對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進行研究,包括疫苗和病害防治。目前,疫苗已到初試階段,實驗室綜合防治達到苗種90%的成活率。同時,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在三倍體虹鱒穩定培育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消除虹鱒魚繁育和養殖面臨的病害影響。

  虹鱒魚養殖帶動了北京冷水魚產業發展。我國在90年代中期引進鱘魚進行養殖。鱘魚屬于亞冷水魚,水溫超過20度后,虹鱒就無法養殖了,而鱘魚養殖的水溫最高可到26-27度以上。我國鱘魚養殖發展很快,目前鱘魚養殖產量已達到虹鱒魚養殖產量的一倍以上,占到全世界鱘魚總產量的85%。,北京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鱘魚育苗、養殖、銷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了全國乃至世界鱘魚養殖業的中心。鱘魚養殖規模的擴大為北京的冷水魚休閑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市不斷強化水產種業的科技優勢,做好“兩頭在內,中間在外”,即種業、銷售在內,養殖在外,保留了北京市在種業方面的科技優勢,清理了低端水產養殖業。目前,北京市虹鱒苗種銷售量仍占全國的30%,而鱘魚苗種產量達到全國的70%,覆蓋全國25個省市。同時北京市正在探索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經營的模式,將自身生產的優質苗種推廣到各地養殖戶手中養殖,成魚回到龍頭企業,而龍頭企業與商超對接進行銷售。

  保護開發金魚種質資源

  國際觀賞魚行業發展迅猛,每年零售交易量約18億尾,價值65億美元。我國每年出口觀賞魚數量超億尾,占世界總量的1/10,已經成為漁業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在我國觀賞魚的出口份額中,90%以上是金魚出口。

  金魚是我國傳統觀賞魚的代表,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北京歷來有品玩和養殖金魚的傳統,積累沉淀了豐富的金魚文化。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近10年,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增長,我國金魚養殖和相關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觀賞漁業的支柱產業。金魚養殖品種豐富,現有的金魚有“草種、文種、龍種、蛋種”四大品系,300多個品種,市場上常見到的就有五六十個品種。

  順應北京市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潮流,觀賞魚產業憑借自身優勢,依托并服務于城市建設,逐步發展成為北京都市型現代漁業建設中的一個亮點。然而,粗放型的池塘養殖模式已嚴重影響了金魚的品質,金魚品種退化、品質降低,如何提高金魚的整體養殖水平,盡快恢復并改良金魚品種,是北京觀賞漁業亟需解決的重點問題。

  目前,我國金魚產業在種質資源方面主要面臨的問題在于:一是種質資源積累不足,缺少精品珍品。國內從事金魚生產的多數是個體戶,介入金魚研究的科研單位寥寥無幾,在缺少政府引導和扶持情況下,沒有建立專門的金魚種質基地,在品種培育和改良上很難開展長期系統性的研究。二是種質保護滯后,導致良種退化。我國具有豐富的金魚品種資源,但年產量中70%屬于大規模粗放養殖品種,對種質資源沒有記錄和積累。國內生產商對金魚品種的提純復壯不夠重視,直接導致金魚正品率降低,進而造成養殖效益下滑。三是缺乏權威的行業標準。目前,由于缺乏全國性金魚行業組織的管理協調,各個金魚產地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統一協作、共同對外的合力,而且缺乏權威的行業標準,出口品種基本都徘徊在中低端,使得中國金魚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

  金魚品種形成的特殊性,決定了金魚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和種質的脆弱性,金魚的種質受外界環境和人為因素影響巨大,加上缺乏對種質資源的保護意識,迄今為止,有上百個金魚品種已經難覓蹤跡,這些珍貴的種質資源正在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有著更大的流失風險。能否在金魚的繁衍過程中保留種質方面的優勢、基因方面的優勢,對現有的觀賞魚種質資源加以有效地保護以及合理地開發與利用,從而保持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平衡,同時生產更多優質的產品,成為觀賞魚產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的相關專家指出,宮廷金魚的傳統養殖集中在北京,在這樣區域優勢的前提下,隨著北京市政府對水產種業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強,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經過四年的探索和定位,今年申報了北京金魚種質資源中心建設項目。項目立足保護和發展金魚產業,建立和完善金魚的種質保育體系,在品種保護和改良上下功夫,其中涉及建立一套完整規范的金魚種質鑒定技術體系,建立優良品種的精子冷凍保存技術體系及細胞系保存體系等。北京金魚種質資源中心可以把金魚現有的一百多個品種的精子在液態氮條件下保存下來,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以后復活金魚精子,最高的復活率可達80%。“北京金魚種質資源中心”的建立將為金魚的良種保護、種質改良、新品種開發等保種育種工作提供物質基礎,可以有效保護金魚種質資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的金魚產業提供品種保護和穩定的苗種來源,在品種改良和選育、人工繁殖與養殖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優化現有金魚品種,對已經退化的品種進行提純與復壯,同時,開發一些具有特色的新品種,使優良金魚品種得以保留和發展,從而實現金魚種質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項目建設的離體庫將從組織、基因、細胞和精子等多層次多角度為金魚的種質資源保存和保護提供技術支撐和研究平臺,為金魚歷史文化傳承、金魚名貴優良品種的培育鑒定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將有助于提高北京市的觀賞魚產業的總體水平,促進北京市現代苗種業以及休閑漁業發展。

  據了解,北京市已建立一批金魚活體保種基地,分布在順義、通州和朝陽等,截至目前,保存品種30余個,2000余尾。北京市財政投資2500萬元、占地200畝的海南種業基地已建成,今年年底將進行驗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北京市金魚活體保存和苗種繁育基地。

  幫助農民養觀賞魚引導市民喜好觀賞魚

  2009年起,觀賞魚開始被列為北京市農業技術創新體系首批三個試點項目之一,北京市專門成立了觀賞魚創新團隊,開展科研和推廣工作。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在推動觀賞魚產業發展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

  在養殖技術方面,一是研發了金魚小池精養技術,在北京市朝陽、通州、大興的觀賞魚養殖場共計55畝面積內進行了推廣,并獲得金魚小池精養循環水養殖系統專利。該技術研發遵循節約土地、節約用水、節約能源、降低排放、減少污染的原則,設計出中國金魚小池精養模式,在提高金魚養殖品質的同時,使傳統養殖方法與現代養殖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套新的養殖模式。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可以增加優質金魚苗種數量,規范宮廷金魚小池精養、繁育操作流程,提高北京金魚養殖檔次,使養殖業者獲得更高的養殖效益。二是開展了觀賞魚基因技術研究。開展了錦鯉金魚白化品系的構建,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合作,將白化基因片段通過顯微鏡注射到受精卵中,成功培育出了白化的鳉魚,并且篩選出可穩定遺傳的品系;分子水平上成功敲除了F0代龍睛金魚和紅白錦鯉的絡氨酸酶基因,并進行培育。三是研發了雪青虎、藍文魚、扇尾草金魚等金魚新品種。提純復壯了鵝頭紅、王子虎頭、紫蛋球、紅弓背水泡等傳統金魚品種。四是開發了觀賞魚家庭養殖專用飼料,研發和生產出使用天然色素物質、消化率高,飼料系數低的錦鯉優質飼料,這種環保飼料還可以提高觀賞魚的抗病力。

  為加強觀賞魚產業的宣傳和交流,北京市組織了“北京金魚錦鯉大賽”、“北京郁金香若鯉大賽”、“中國觀賞魚發展論壇”等活動。2007年-2014年期間,連續舉辦8屆北京市金魚錦鯉大賽。在這些比賽的舉辦過程中,不斷完善和健全比賽規則和評審標準,至今仍在各地組織的觀賞魚大賽中沿用??梢哉f,北京市金魚錦鯉大賽成功成為全國觀賞魚大賽的引領,是全國性觀賞魚大賽的開拓者。每屆大賽,已經成為全國觀賞魚業者、愛好者參與、賞評、交流的盛事,一百多個參賽單位,上千條觀賞魚同場競技,爭奪六十余個獎項,十萬元獎金。來自國內外二十余位專家評委用兩天的時間做出公開、公平、公正的裁決,獲獎者將獎杯和證書擺放在漁場、商店或家中最醒目的位置,展示自己在北京大賽中取得的成績。“弘揚傳統文化、共賞國粹精品”的主旨思想得到充分的體現。在賽事進行中,還有觀賞魚拍賣、休閑漁業展覽、觀賞魚論壇、金魚文化歷史展、觀賞魚嘉年華等大眾參與互動活動同期進行,先后在北京中山公園、北京朝陽公園、北京農業展覽館、國家會議中心等地舉辦,全方面、多角度的對休閑漁業進行宣傳,累計接待參觀者超過百萬人次,成為行業內廣為關注、深受好評的一項觀賞魚賽事活動,至今仍為廣大愛好者津津樂道,并為之中斷而深表遺憾。

  組織科技培訓90多次,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優質錦鯉人工初選技術操作規程》、《優質金魚人工挑選技術操作規程》、觀賞魚增色飼料、觀賞魚小池精養等多項主推技術,累計推廣面積6386畝。

  建立了朝陽金魚試驗示范基地、通州錦鯉試驗示范基地,并與區縣觀賞魚養殖協會、農民合作社合作,建立定期推廣服務機制,以科研促生產,旨在發揮好漁業科研的“落地”效應。

  為了普及觀賞魚知識,弘揚觀賞魚文化,開展了一系列進城入園、入社區、入學?;顒?。除在圓明園、望和公園、中山公園、團結湖公園、紫竹院公園、勞動人民文化宮等地設立觀賞魚展示區外,還在大興、通州、朝陽、海淀、房山建立觀賞魚休閑文化景區示范點,并將這種模式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與朝陽區黑莊戶教輔中心合作,每年舉辦朝陽區小學生摸魚節、釣魚節等活動,還在全市中小學生范圍內開展了“魚悅生活”繪畫比賽、水族造景比賽、觀賞魚泥塑比賽。連續三年六一兒童節,先后在朝陽、順義舉辦“魚樂嘉年華”活動,以觀賞水生動物展覽、水族造景、學生參與體驗活動等多個項目為主題,為北京中小學生打造出一個“魚樂世界”。每年組織多所學校的學生到觀賞魚養殖場、觀賞魚市場、自然博物館、海洋館等地方參觀,為學生耐心講解觀賞魚知識。并將觀賞魚宣傳推廣活動帶入了五一幼兒園、啟明幼兒園、白家莊小學、史家胡同小學、陳經綸中學等多所學校,使孩子們從小認識觀賞魚,了解觀賞魚,喜歡大自然。為了傳承傳統文化,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邀請剪紙、魚拓等傳統手工藝匠人對站里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而后,經過培訓的人員在各區共建的教輔中心、社區面向廣大中小學生和市民提供傳授技術,宣傳推廣。先后在北京西長安社區、蒲黃榆社區、金魚池社區、安華西里社區等多家社區開展觀賞魚展示宣傳活動,為社區居民講解觀賞魚養殖技術,舉辦觀賞魚展覽。

  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建立了休閑漁業咨詢服務中心,并成立了全國首家觀賞魚病診所,推廣了觀賞魚電話咨詢,觀賞魚病診治,觀賞魚治療和寄養等多項公益服務,成立一年多來,解答觀賞魚養殖問題100余次,接待門診治療20余次,觀賞魚病治愈率達到80%以上,獲得了認可與好評,先后接受北京晚報等多家媒體的訪談與報道。同時,創辦了手機公眾號“愛魚”,搭建起一座養殖業者、企業、商家和廣大愛好者相互溝通的橋梁。通過這個手機平臺,使休閑漁業器材生產廠家可以宣傳推廣自己的產品,使商家可以更好地為客戶服務,使愛好者解決觀賞魚養殖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更是每周推送觀賞魚養殖技術、科技信息、活動報道,使其成為廣大業者和愛好者關注的平臺。每年還通過北京市12316電話服務熱線,實時為市民解決養殖品種選擇、觀賞魚病診治、養殖器材搭配等諸多問題。通過這些線上線下的服務措施,全方位地為北京觀賞魚養殖愛好者排憂解難,收到良好效果,獲得了廣泛好評。

  休閑漁業具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從姜太公釣魚到“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現代化的大都市里,休閑漁業的魅力歷久彌新,依然承載著人們生活中的重要需求,北京休閑漁業的未來值得期待。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