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普洱市木乃河工業園區的“云南茶祖茶業有限公司”,建廠時不用傳統燃煤鍋爐工藝,采用太陽能為生產能源,與太陽能企業進行合作。投資1200萬元,用于建設普洱茶生產車間、購買太陽能設施和全套除塵設施。其中420萬元用于研發利用太陽能制作普洱茶的新技術,為此多投入了五、六十萬元。
傳統燃煤排放廢氣除了污染空氣,部分鍋爐燃煤廢氣也會被茶葉吸附,給食品安全帶來隱患。利用太陽能制作普洱茶有利于節能環保,污染物排放大大減少。以該公司年產3210噸茶折算,用太陽能生產普洱茶,每年可節省標煤4480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18萬噸、二氧化硫39噸、氮氧化物33.5噸。
相對傳統火能制茶工藝,使用太陽能能源成本更低。目前,該公司每年可節約購煤經費248萬元,投資太陽能設施的費用,一年多來就省出來了。
使用太陽能能源產品質量提高。太陽能蒸汽壓制子系統具有出汽量穩定、蒸汽溫度低且穩定等特點,在整體上受熱、除濕均勻,保持了茶葉活性成分,提高了茶葉品質。此外,還有利于在確保普洱茶特有口感與色澤的基礎上,避免鍋爐燃燒等可能帶來的異味甚至污染。
環保部
專項督查楚雄州
近日,由國家環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組成督查組,對楚雄州開展2014年環保專項行動督查,省、州、市環保部門有關領導參加檢查。
督查組在楚雄滇中有色金屬有很責任公司、楚雄鑫華化工有限公司兩家重金屬污染源企業和云南積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植物藥業楚雄原料藥基地兩家制藥企業進行檢查。在檢查中,被檢查的四家企業均未發現違法排污等重大環境違法行為。對檢查中發現的環境管理、環境違法等問題及時要求企業認真整改,并落實了督促整改單位。
通過檢查,及時發現了該市環境管理部門和企業在環境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消除了排污企業污染環境的隱患。同時,進一步提高了各企業負責人和環保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和環境管理工作水平。
普洱市狠抓源頭控污
本報訊通訊員錢兆翔記者王密報道普洱市環保局消息,近年來,普洱市各級環保部門積極支持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設,采取多種措施,努力實現環評審批提質增效,既下功夫從源頭控制好污染物增量,又為關乎民生大計的產業綠色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為增強行政審批實效,普洱市環保局著力推進規劃戰略環評。從宏觀層面參與綜合決策,做好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及流域開發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促進了重點區域的合理布局和重點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同時,普洱市努力探索加快項目環評審批、加速項目落地、服務經濟發展的新辦法、新舉措。研究制定相關制度,采取“分類識別、管理前移、提前介入、主動服務、跟蹤督辦、協調解決、提速提效”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壓縮審批時限,不斷提高環保行政效能。
在此過程中,對于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項目,普洱市積極服務,開通“綠色通道”;對于環境質量不能滿足環境功能區要求的、沒有總量指標的、污染物不能達標排放的項目,一律不批。對在生態敏感區、生態脆弱區、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的項目,嚴格審批,嚴守生態紅線,保障生態安全。對改、擴建項目通過“上大壓小”、“以新帶老”治理老污染,提升項目的清潔生產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大力削減污染物。
此外,普洱市還在全市范圍開展環評審批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對存在違反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制度和超期試運行等環境違法行為的建設項目,要求限期整改。2014年以來,普洱市政府已對7家重點企業主要負責人進行了約談,并簽訂了約談意見書。
滄源縣為野生動物 營造森林樂土
臨滄市環保局消息,今年以來,滄源縣繼續大力植樹造林,為豐富的動、植物、提供樂土。
滄源縣是全省全國重要的動、植物保護區,植樹造林,為動、植物提供良好生存發展環境意義重大。今年來,全縣計劃打造“十個森林示范鄉鎮、百個森林示范村莊、千個森林示范社區、萬戶生態文明示范農戶”,力推進入村公路主干道和入組公路綠化率100%,生態脆弱區綠化率達80%,面山退役采石場、采砂場綠化率達100%。同時要求喬木樹種栽植比例占80%以上,房前屋后喬木樹種的樹冠覆蓋率大于30%,本地樹種為主的綠化率達80%以上。對考核合格的森林鄉鎮,由政府按以獎代補的方式用綠色基金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考核合格的森林村莊和森林社區,由縣人民政府按以獎代補方式一次性獎勵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