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縣陳家灘鄉移民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70%,稻田資源僅3380畝,全鄉水域面積達3.8萬畝。該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引領群眾發展網箱養魚2.8萬口,攔網養魚8處7500畝水面,精養品種20多個,年成魚起水量6000噸,可創年收入8000多萬元,有骨干養殖戶419戶,年人均增收2900元。
生活環境改善。鄉集鎮沿街安裝了路燈、垃圾桶,新修了汽車站、漁民休閑廣場,實施集鎮路面延伸、美化、亮化工程,帶動了集鎮建房、餐飲、住宿業發展,提高了接待能力和檔次;新修了麻伊溪、茶溪、金塔三個村19公里通暢路,馱子口、硯石溪兩個村16公里通達路以及集鎮廟溪口、大莊坪邊崗2個綜合碼頭和4個村的小型碼頭;新建集鎮垃圾處理場和12個村級垃圾處理池,完善了集鎮保潔和村垃圾處理制度。
致富本領增強。該鄉每年舉辦技術交流會、專家培訓班、基地現場授課不少于5期,培訓人數達1600余人,散發各類技術資料4200份,聘請湖南農大教授、水產專家來鄉現場授課和基地培訓,群眾的養殖技能得到提高。目前全鄉休閑漁業來勢較好。
服務平臺拓展。爭取縣農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門投放惠農貸款800萬元,幫助養殖戶解決融資、生產和銷售等難題。累計為養殖戶提供貸款貼息近40萬元,在省市縣殘聯的扶持下,建立了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幫助養殖戶引進益陽益華、湖北德炎等兩家成魚加工企業和湘珠、通威、海大、正大等大型飼料供應企業來鄉合作或設立聯系站,簽訂成魚銷售合同,拓寬渠道,降低養殖風險。
管理能力提升。全鄉引導成立9個專業合作社,其中5個水產專業合作社,水產養殖業實現了統一魚種、飼料、魚藥等漁需物質的采購;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銷售。在茶溪坪村建立了一個小型的成魚加工廠,在集鎮上建立了集成魚銷售、干魚加工、鮮魚包裝、制作魚豆腐于一體的加工廠,產品銷往省內外。
產業鏈條延伸。引進和調優養殖品種,除主打品種叉尾鮰魚和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外,還引進名貴的翹魚、鱸魚、鱖魚、大口鰱、錦鯉等魚種,逐步和市場對接。延伸產業鏈條,全鄉現有在網箱周邊搭建較大的休閑垂釣臺31個,網箱垂釣臺500多個,較大釣魚臺有300多平方米,內有10間客房、20個鋪位,吃住一條龍。吸引了來自長沙、益陽、常德等地慕名而來的客人,高峰期每天接待達300多人,每個垂釣中心每月收入多則1.2萬元,少則3000—4000元。養殖戶嘗到休閑垂釣的甜頭,垂釣、餐飲、住宿、水上蔬菜,吃魚、觀魚、購魚等延伸產業應運而生,群眾逐步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