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似綢緞尾如紗,游姿曼妙態優雅。近日,記者在大黃堡鎮趙莊村看到一種名為紅白長尾鯽的觀賞魚,它體態獨特,尾鰭的長度等于或大于體長,游動起來如綢帶般飄逸,甚是漂亮。
鯽魚在百姓生活中十分常見,這美比綢緞的紅白長尾鯽在武清乃至全市卻并不多見。據養殖戶張寶介紹,紅白長尾鯽是經長尾紅鯽雌魚和白鯽雄魚交配后,再從獲得的紅白長尾鯽自交的后代群中按選育目標嚴格選擇所產生的。“精挑細選”的紅白長尾鯽體表底色銀白,頭、背部鑲嵌紅色斑塊,紅白相間,分界鮮明,極具觀賞價值。
“這魚好看,卻并不‘嬌氣’,它的適應性很強,在池塘和水族箱中都能很好地生長。”張寶告訴記者。張寶口中的“不嬌氣”,是指紅白長尾鯽抗逆性強,不易得病,并且在生長過程中表現出“三耐”:它屬于廣溫性魚類,耐溫性能強,可在1至35℃水溫下生存;耐低氧,對水中溶氧量要求不高,在養殖水體2至3mg/L時仍能正常攝食;耐酸堿性,在PH值6至9.5范圍內均能良好生長。今年,張寶從天津換新漁場引進的2000萬尾紅白長尾鯽,水花(魚苗)至夏花成活率達到65%以上,夏花至魚種的存活率超過85%,使他初次嘗試養殖這一新品種就收獲頗豐。
“養好一池魚,先養好一池水。”水質是養好魚的重要條件之一。“池塘養殖信息管理平臺”就是幫助張寶“養好一池水”的寶貝。平臺可以對水體溶解氧、酸堿度、水溫等常規水質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并采用集散式控制模式,在中央控制室和室外分布式網絡節點之間實現無線數據傳輸,設定專家軟件控制增氧、投飼模式,根據水質在線監測所得數據和池塘的實際情況,實現系統自動增氧和投飼。“平臺不僅能檢測管控水池情況,還能記錄整個養殖過程的重要指標,向外傳遞魚的品種、質量、生長環境。”張寶告訴記者,正是這種特殊的方式,使他足不出戶就能與天南海北的客商洽談生意。
品種獨特、管理科學,張寶養殖的紅白長尾鯽廣受消費者青睞,不僅在京津冀地區受到追捧,還遠銷到內蒙古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