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作為一個出口型的品種,要想敲開歐美市場的大門,那通過國外的相關認證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日前在第十一屆羅非魚產業發展研討會上,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劉榮峰向與會代表介紹道。劉榮峰表示,目前國外相關的認證有很多種,比如ACC認證、ASC認證、BRC認證、BAP認證,以及像沃爾瑪超市自已獨特的認證等等。每個認證都有優缺點,企業要根據自己的立足點和需要攻克的市場來選擇認證。像翔泰選擇ASC認證,是因為他們認為目前我國的羅非魚在歐盟市場所占的份額還比較低,但還有增長空間,而且最近幾年國內一些加工廠在美國市場都是在打價格戰,與其力拼美國市場,不如轉換一種思路。
本屆羅非魚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國際認證問題得到了廣泛關注。來自養殖管理委員會(ASC)的商業營銷經理Esther Luiten博士表示,歐洲的消費者一般會選擇經過認證的水產品,因為他們需要知道他們購買的水產品的來源,以及是否達到食品安全標準等等信息。而歐盟的采購和銷售商為了樹立自己的品牌,同時降低自己銷售水產品的風險,也會通過貼標簽或者講故事的方式,把水產品介紹給消費者。對于如何選擇適合的標準及認證,Esther Luiten博士建議:首先要考慮針對性,即清楚要選擇的認證是側重養殖還是加工,認證范圍是涵蓋環境、社會、食品安全還是飼料、養殖、加工過程等等;其次要考慮認證標準是否明確并且具有意義;第三,需考慮認證的過程是不是可信賴,包括標準的透明度、嚴格執行程度、標準是否具有包容性可和其他的標準共存;第四該標準是否對所有的申請方都公平對待。Esther Luiten博士還指出,目前已有一家中國羅非魚企業正在接受ASC的認證當中。
相比ASC認證新進入中國市場不同,由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主導的BAP認證已得到眾多國內企業的廣泛認可,當然這也是和我們的羅非魚出口在美國市場份額更重有關。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的亞洲市場開發經理畢敬樺表示,目前中國已有38家羅非魚養殖場和43家羅非魚加工廠獲得了BAP認證。畢敬樺還介紹了BAP認證的流程:企業首先向BAP申請認證,BAP會做初步了解和審核,審核通過后會邀請獨立的第三方來進行認證考核,考核過程中發現不符合的項目,會提出來讓企業限期整改。而對于一些企業關心的:通過國際認證后,采購商的訂單價格是否會相應提高,認證的付出能有多少回報的問題,畢敬樺在會后接收我們的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羅非魚確實到了一個關鍵時期,其中一個原因是面臨著其它品種特別是越南巴沙魚的沖擊,最近幾年越南巴沙魚出現了嚴重的疾病問題,如果他們決定轉養價格更高的羅非魚,那對中國羅非魚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中國的羅非魚出口要穩住現有的市場,就必須提升羅非魚的品質。畢敬樺表示,通過國際認證后,肯定會對中國的羅非魚出口有幫助,因為你只有在養殖、飼料、加工等方面達到了標準,你才能獲準進入這個市場,這個也會是你的賣點之一,但具體的價格方面,就要看企業自己的營銷能力了。
面對國外層出不窮的認證和繁瑣的認證過程,盡管行業代表也對它們認證的可靠性和誠信產生懷疑,但面對內銷市場打不開的局面,也許我們的羅非魚出口企業也只能無奈也接受各種各樣的國際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