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技術成為推動漁業發展主動能,綠色養殖持續發展成為漁民共識,稻漁綜合養殖規模效應顯著……日前,在宜昌枝江召開的全省漁業現代化建設推進現場會暨稻漁綜合養殖培訓會上,枝江漁業的“華麗轉身”贏得滿堂喝彩。
和長江流域其他地區一樣,枝江也曾碰到過水網養殖密度過高、水質退化等系列漁業生態問題。近幾年,枝江加快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收效明顯。
當前,枝江8座湖泊56個水庫5萬畝水面全面退出精養,轉為以適量投放濾食性魚類(花白鰱魚)的生態潔水型漁業。
對接市場需求,枝江不斷優化精養魚池品種結構,增加優質高端品種放養比重,全市近7萬畝精養魚塘中優質高端品種放養比例達到80%。總量減了、結構優了,質量安全水平提高,漁民收入也增加了。
枝江還開展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治理工程試驗示范,與高等院校展開密切技術合作,積極引導漁民開展漁業裝備的改造與升級,提升漁業科技含量,徹底改變了拼資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傳統養殖模式。
2016年底,枝江一塵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實施池塘工業化改造,一期建設了4條養殖槽,每條120平方米,其中3條養殖鱸魚。目前初步測算產量可達每平方米250斤,純利可達2000元每平方米,一條養殖槽純利就達20萬元。目前,該基地已獲得農業部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雙認”證書,正在探索建立水產品追溯系統,占地120畝的基地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到1500萬元,比傳統養殖效益放大15倍。
水產部門因勢利導,組織50多家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前來觀摩,成功促成了工業化池塘養殖在枝江擴容。目前全市在建或規劃建設基地達10多處,預計全年可建池塘內循環養殖系統30套3000平方米。
此外,枝江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2萬畝,借助地方特色推廣的“藕——鱉、藕——鰍、藕——蝦”等模式總面積也達到500多畝,綜合種養占用土地及水域的面積縮減,能帶來雙份收入,是省農業廳正大力推廣的新型養殖模式。
今后,枝江還將不斷推進養殖模式現代化、養殖技術標準化、銷售道路電商化,向著“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的發展目標,不斷壯大漁業發展,帶動漁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