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依托自身科研優勢,積極參與國家“十三五”蘋果化肥農藥雙減項目的子課題———“遼寧蘋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在遼寧地區開展實地試驗示范。
據果樹所化肥減施項目負責人李壯副研究員介紹,該項目集成了遼寧蘋果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將果園綠肥、畜禽糞肥利、農作物秸稈等資源以及新型有機肥和微生物肥等資源得到最大化的綜合利用,在減少了環境污染源的同時,極大節約化肥投入,降低了土壤、水體的酸化、鹽漬化的潛在風險,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明顯。
農藥減施項目負責人周宗山研究員表示,當前國內果農的農藥施用和病蟲害預測防治技術十分落后,蘋果過度用藥現象十分普遍,相當數量的農藥被帶到了環境中,造成了大量有機污染,農藥施用減量增效迫在眉睫。蘋果化肥農藥雙減項目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對相關施藥技術和栽培模式進行整合,可以明顯提高農藥施用效率,降低勞動力投入,同時提升蘋果產量和品質,切實為百姓增收。記者實地走訪了農科院果樹所蘋果矮砧密植栽培園、水肥一體化技術示范園及砬子山試驗示范基地,在參觀過程中感受到,伴隨蘋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集成技術的落地與推廣,未來國內蘋果將會在肥料和農藥的精準、高效、智能化利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更加注重果園土壤環境質量和生態質量,更加注重綜合管理技術的作用,更加注重物質投入和產出的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最終實現蘋果產業綠色安全可持續發展。據悉,“十三五”蘋果化肥農藥雙減項目由山東農業大學牽頭,聯合國內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肥藥企業統籌實施。項目主要針對國內蘋果化肥農藥高效利用技術研發和集成不足、專用高效產品和裝備研發落后、科學施肥施藥技術普及到位率低等問題的解決。項目集成的綜合技術模式擬推廣示范500萬畝,輻射1000萬畝,預計增收15億元左右;示范區化肥施用量擬減少25%、農藥施用量減少35%,預計節支10億元左右,增收節支共計25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