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雙臺風“天鴿”“帕卡”的消息被水產人刷屏了,廣東珠三角一帶受到的影響尤其厲害,珠海江門中山很多魚塘被破壞,還有很多塘口現在依然沒能恢復通電,養殖戶依然在煎熬中苦苦等待。每年每年都有,廣東是臺風“最喜歡”登陸的省份,廣東人抗臺已經有了充足的經驗,不過臺風的不確定性,每一次臺風到來,都讓人如臨大敵。相關政府部門會組織抗臺,老百姓也有很強的抗臺意識,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一套,但對于露天的水產養殖業來說,臺風的破壞性可以說是無法阻擋的,臺風所到之處,肯定是一片狼藉,毀成什么樣,很多時候運氣的成分很大,要不然怎么說水產養殖就是靠天吃飯呢?
除了臺風,露天里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們面臨的災害還有很多,大暴雨、連續的高溫還有寒潮天氣,等等等等,為了改變這種靠天吃飯的局面,有的養殖戶開始搞起了溫棚養殖,還有的人搞起了投資更大、抗災害能力更好的工廠化養殖,但是對于普通的養殖戶來說,露天養殖是避免不了的,在很長的時間里肯定是這樣的。露天養殖戶如何跟災害斗爭?看臉靠運氣肯定是不行的,一些重大災害都是可以預測的,最簡單的就是看天氣預報,靠天吃飯,你不看天氣預報怎么行?現在智能手機普及率很高,看天氣預報方便多了??戳颂鞖忸A報,就知道針對性的預防了吧,可能有大暴雨你怎么辦?極端的高溫天氣你怎么辦?冬天的寒潮天氣你又怎么辦?臺風預測的準確性也比以前更及時準確了,臺風來之前就可以做很多預防工作了。
八月底,不到一周的時間,臺風天鴿和帕卡分別在廣東珠海和廣東江門的臺山登陸,兩次臺風的運行路徑很相似,受到臺風破壞的地區差不多,最倒霉的就是珠海江門中山一帶的養殖戶了,臺風天鴿破壞之后,生產還沒有完全恢復,臺風帕卡又來了,災害疊加導致不少養殖戶直接絕收了,尤其是連續的停電,導致很多魚塘缺氧翻塘死魚了,一車一車的死魚拉出去賣了,養殖戶一邊撈一邊心里在滴血,很多都是達到上市規格的大魚,收獲的季節遇上臺風的雙重夾擊,痛心程度可想而知,雖然很多人沒有經歷過這種痛苦,但是看到各種觸目驚心的視頻和照片,也足夠讓我們感同身受了?,F在珠海江門中山等地還有很多人在忙著救災復產,政府的很多部門也都積極參與其中,另外還有很多熱心的企業參與救災。災害面前,齊心協力救災是第一位的,但是我們在事后是不是要總結一下,一些常規的應急工作還是有很多人沒能做到位。
最簡單的例子,很多塘口都沒有配備發電機,臺風過后,很多地方停電好幾天,有發電機的養殖戶可以直接發電增氧保住魚塘,沒有發電機的只能拼命地買增氧片劑產品,因為停電比較久,有些養殖戶提前備好的增氧片劑也不夠用,導致局部范圍增氧片劑產品缺貨,給了一些黑心商家可趁之機,增氧片劑類產品的價格蹭蹭蹭上漲。首先要譴責這種黑心商家,發這種災難財的人,是不道德的,養殖戶不僅要向相關部門舉報,以后還要主動拒買他們的產品。對于幫助養殖戶救災復產、為養殖戶提供各種方便的企業,養殖戶以后也應該多多更加支持這種企業。
好像這種總結每年的臺風之后都會總結,但是每年都有養殖戶在臺風來之前做不到位,其實塘口配發電機、提前多備點增氧片劑產品的成本,遠比整塘整塘的魚損失要小得多,有的養殖戶是因為確實沒有防范意識,有的養殖戶卻因為多多少少有一種僥幸心理。防臺防臺,關鍵在于防,你不設防的話,光等著救災,難度是非常大的。比如像這次珠海大范圍的停電,供電部門再有神助,也不可能短時間把電力恢復,畢竟是需要電力工作人員一個個去恢復的,即便是從珠海以外的地方緊急調配一些電工師傅,也不可能實現的,飯要一口口吃的。也有的人抱怨,為什么都是先給城市恢復電力,很多農村好幾天都通不了電,“一口塘的魚如果保住,就可以減少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損失”,這個問題估計我是回答不了的。所以這時候就體現了發電機的重要性,沒有發電機,至少你要有足夠的增氧片劑,抱怨是可以的,但是自身有沒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呢?如果準備工作做的更充分一些,完全可以不用出現這些問題了,根本不用去求人。
如果工作完全做到位了,災害到來之后還是造成了損失,怎么辦?這時候恐怕就需要一個叫保險的玩意了。保險,字面意思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真正的作用還是不能深入人心,政府在水產養殖保險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養殖保險在推廣過程中也在很多養殖戶那里碰了壁,要不然為什么在很多地方,各種災害性的保險還不能推廣開來呢?關于水產養殖災害保險,這幾年的發展已經比較快了,開展試點的地方更多了,試點的品種也更多了,但水產養殖保險,需要政府政策性的支持,也需要養殖戶的理解,缺一不可。中國水產養殖網了解到,在財政力量雄厚的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會更大些,養殖戶不用在保險方面投入太多就可以享受到一道保障,在不發達的地方,情況就等等不一了,有些地方的養殖戶想投保都不知道找誰。在保險投入這方面,很多養殖戶同樣有僥幸心理,認為極端的災害不一定能落到自己頭上,卻不知道萬一落到自己頭上,那就是災難,可能就是傾家蕩產的災難,是短時間翻不了身的災難。有些吃過虧的養殖戶,對于保險的積極性就相對高一點,如果有了保險,至少可以減輕很多損失。
養殖戶投保積極性不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幾年水產養殖業起起落落比較大,很多暴利的品種現在開始慢慢微利甚至不掙錢了,養殖戶在成本投入方面過于精打細算,對于“預防”成本的投入不太感冒,就像防病一樣,很多養殖戶在防病方面的投入扣扣索索,一旦發病了,拼命地砸錢去花錢治病,這種老觀念再不能有了,要么就不要搞養殖,要搞的話就要做一個聰明的養殖戶,在細枝末節上摳成本不值當,看起來是很會算賬。就像現在很多養殖戶,購買不正常的漁藥飼料設備等投入品,吃虧了就是個大虧,不排除真的有些產品價格便宜效果又好,但是這個概率其實是比較低的,同樣的調水產品,便宜的能管三五天就不錯了,稍微貴一點的能管一周或者十天半個月,管控天數少,你的工作量就大,如果價格細算起來也不劃算的話,這樣的選擇就是錯誤的,可以說是貪小便宜吃大虧。
水產養殖業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養殖戶也在不斷升級轉換,要不然怎么會有投資更大的溫室養殖、工廠化養殖模式的出現?要不然怎么會有“現代漁業”這個名詞出現?“現代”這個詞不是隨便加的,這意味著你不僅要在硬件軟件投入上要很“現代”,你的經營思路也要很“現代”,對于普通的養殖戶來說,可能在資金投入上沒辦法大手筆,但是至少要轉變思路吧,至少腦子要很“現代”,很多問題出現了,就是因為思路的問題、想法的問題。如果你一直堅持很落后的觀念高養殖,那么養殖業對你來說,就是一個糊口的路子,而不是一個發財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