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通過強化政策引導、強化示范帶動、強化品牌建設,不斷構建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加快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發展。
強化政策引導,推動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快速發展。市畜牧水產局統籌使用省級漁業發展專項資金、漁業油價補貼釋放資金和市級現代漁業獎補資金,扶持發展規模以上稻漁綜合種養示范點,各縣(市)也出臺了稻漁綜合種養專項發展資金,其中長豐縣杜集鄉出臺的《支持稻田龍蝦養殖發展的實施細則》,開創了全省鄉級扶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獎補政策的先例。截至目前,全市各級財政累計投入稻漁綜合種養扶持資金達1500余萬元。全市已形成財政投入為引導、農民和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投入為支撐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強化示范帶動,重點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建設。堅持典型引領、示范帶動、規模推進,目前全市已形成了長豐造甲、廬江泥河、巢湖柘皋三個稻田養蝦萬畝示范區,輻射帶動周邊農戶近千戶。示范區內通過發展2至3個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統一品種、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統一銷售、統一品牌的“五統一”模式,進一步提高稻漁綜合種養組織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
強化品牌建設,著力打造區域性稻漁綜合種養知名品牌。積極引導各類經營主體開展稻漁品牌創建,已先后注冊了“漁知稻”、“爬行名將”、“過勁龍蝦”等稻漁綜合種養特色商標近20個;支持開展稻漁綜合種養“三品一標”認證,嚴格投入品使用,強化源頭、過程管控和質量追溯,提升稻漁綜合種養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市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健康養殖率達75%以上。
合肥市畜牧水產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稻漁綜合種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據初步統計,該市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畝均稻谷產量可達459至500公斤,套養龍蝦產量可達100至150公斤,套養生態鱉產量可達50公斤,套養魚類產量可達200公斤,畝均效益達4000至5000元,經濟效益是傳統種植業的4至5倍。通過建立“稻漁共生”的生態循環系統,以養殖代謝物和生物肥料代替傳統化肥,大大提高了稻田中能量和物質循環再利用的效率,同時養殖的魚蝦又能幫助消除稻田害蟲幼卵和雜草,減少病蟲草害的發生。在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下,農藥、化肥使用量分別減少90%和50%以上,有利于促進有機稻、有機水產品生產,產品質量和農業效益隨之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