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荊門市東寶區子陵鋪鎮龍泉村2組的村道上運送小龍蝦的小貨車絡繹不絕,該鎮最大的小龍蝦養殖基地——荊門市百里泉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一派熱鬧的景象。投食、下網、捕撈、分撿、裝車等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批批活蹦亂跳的小龍蝦被裝車送往全國各地。據基地負責人張楓介紹,預計該基地今年能上市小龍蝦80余萬斤,年產值可達200余萬元。小龍蝦養殖儼然成為龍泉村精準扶貧新興產業。
龍泉村背靠大山,泉水經年不斷,水量大且水質極佳,最適合搞養殖。精準扶貧工作推進以來,村委會立足水資源優勢制訂了水產養殖產業扶貧計劃,成立了水產養殖招商專班,不斷向外推介本地招商政策。2015年,當招商專班找到80后的年輕老板張楓時,他立馬就被當地的水資源和一系列服務措施吸引了。張楓介紹說,他之前就看好小龍蝦養殖產業,需求量大、收益高,而養小龍蝦最重要的是要水量多、水質好,龍泉村的自然條件正好符合要求。
經過實地學習和考察,張楓迅速敲定了蝦稻共生養殖項目,2016年他先后投入200余萬元建成了400余畝的蝦稻共生養殖基地,成立了荊門市百里泉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專門從事小龍蝦、泉水稻、蓮藕套種養殖,發展立體生態農業。僅投資第一年,合作社小龍蝦養殖規模就位于全鎮首位,當年就賣出了30余萬斤小龍蝦,創收20余萬元,成為了龍泉村產業發展的一張嶄新名片。
小龍蝦除了給投資者帶來效益外,也給村民帶來了不少收獲。百里泉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種養面積加起來有400余畝,全部都是流轉的當地村民土地。土地租賃合同一次性簽了13年,每年每畝土地650元,且價格每五年上調一次,共有46戶農戶涉及本次土地流轉。該村支部書記高啟平說:“每畝土地村民每年不僅可收取土地租金,一年有三四個月的時間還可在合作社打工,每天有100多元工資,大家都有錢賺。”
按照龍泉村產業扶貧規劃,該村擬在發展小龍蝦養殖業的同時,發動村民利用小龍蝦產業搞活鄉村旅游和特色餐飲。貧困戶張天華就看準了這個商機,他盤下80余畝的塘堰,正準備種植花木果樹,修建觀景小道、觀景臺,搞生態旅游農業。他信心滿滿地說:“這里修建完工后,我們可以提供垂釣、采摘、觀光、特色餐飲等服務,讓城里人來我們這里吃好、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