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恩施市芭蕉侗族鄉燈籠壩村登龍扶貧專業合作社電子商務中心,接到了北京一家公司的160斤茶葉訂單,價值64000元。大山深處貧困戶的茶葉通過電商首次銷售到首都,消息瞬間傳遍了整個山村。
曾幾何時,由于品種退化、農殘超標、管理粗放等原因,燈籠壩村茶葉銷售受阻,每畝收入不到3000元。2015年,省聯社進駐該村開展精準扶貧,轉變思路,抓住茶葉生產關鍵環節,建設無公害有機茶基地。駐村工作隊向農戶提供良種茶苗、茶葉專用肥料以及無污染、無公害生物農藥,降低茶園土壤化學含量,從源頭上把好茶葉質量關。
“茶葉要想賣個好價錢,必須科學種植,控制農殘。我現在使用生態農藥,播撒有機化肥,收入翻番。”茶農劉明勝算了一筆賬,每畝茶園可采摘500公斤春茶鮮葉,平均每公斤按8塊錢算,可以賣到4000元,再加上后期采摘,每畝收入超過5000元。
茶葉質量提高了,如何賣出去?除了打通傳統銷售渠道,省聯社還出資10萬元成立扶貧專業合作社電子商務中心,駐村工作隊員擔任工作人員,把燈籠壩村茶葉及農副產品拿到線上銷售。同時,駐村工作隊積極與省聯社“利農購”微商城對接,搭入網上銷售大通道。今年二季度,電子商務中心已完成茶葉訂單386單,銷售收入1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