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黑河愛輝:培育優質綠色蔬菜產業發展

   日期:2017-06-0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398    評論:0    

  生機盎然,新綠吐翠。走進黑河市區的大小早市,最受市民青睞的是地產蔬菜。新鮮味正的韭菜、青翠欲滴的黃瓜、鮮嫩可口的小白菜等都是大家爭相選購的主打品種。尤其是過去只能產在南方的茼蒿、油麥菜、茴香等蔬菜,如今都成為了地產的當家菜。就連南方來黑河的大爺大娘們,也喜歡吃地產的菜。他們說:“當地的菜,吃著好吃,吃著放心。”

  黑河市區地處高緯寒地,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一些蔬菜早春和晚秋較難實現本地化生產,市民只得大量吃外進菜。能吃上新鮮、綠色、無公害的地產菜是城市居民多年的熱切期盼。怎樣把群眾的“菜籃子”裝滿,怎樣把北國邊陲變為塞北的江南,一直是市區兩級政府近年來的重要工程。

  近年來,愛輝區依托市區一體化發展的優勢,不斷強化“菜籃子”工程建設,把加快近郊蔬菜產業開發和遠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作為農民增收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近郊特色農業,努力變依賴外運為依靠自產。實現了地產蔬菜產量大幅增長、品種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使市民的“菜籃子”更豐富、更優質。

  璦琿、西崗子、上馬廠等鄉鎮過去長期以種植大田作物為主,缺乏種植蔬菜的經驗,農民更沒有種植蔬菜的積極性。愛輝區以調整遠郊農業種植結構為突破口,組織各涉農部門采取進村入戶、座談討論、科技培訓等方式,向農民宣傳蔬菜種植的經濟效益,普及種植技術知識,通過與農民算賬對比,調動農民發展蔬菜產業的熱情。區政府還積極組織鄉村干部、種植大戶、農民代表赴外地學習蔬菜產業發展經驗,幫助農民了解周邊市場、拓展銷售渠道,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蔬菜種植結構和規模,形成產業發展共識,初步形成了由“田間地頭”向“市場端頭”的生產方式轉變。

  區委、區政府著眼整體布局,制定了全區蔬菜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全力打造蔬菜科技示范園、果蔬觀光采摘園、蔬菜種植專業村、特色蔬菜生產帶的發展布局,引導蔬菜生產向規模化、差異化、區域化方向發展。市、區兩級政府設立優質綠色“菜籃子工程”專項經費,用于支持蔬菜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推廣、質量安全、先進獎勵等。到目前已投入資金2180萬元,其中市政府投入1500萬元,愛輝區投入680萬元。出臺蔬菜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對生產配套設備、水電基礎建設、質量檢驗檢測、科技服務體系等給予專項補貼,強化“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快推進愛輝區優質綠色“菜籃子”工程建設。

  現在,愛輝區已先后與興安嶺食品生產有限公司、益民儲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原料收購及加工訂單,訂單面積達5000畝以上,解決了賣菜難的問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大兵食用菌基地、高地營子果蔬觀光采摘園,“菜籃子”標準化示范基地達到7個,面積0.5萬畝,帶動全區蔬菜標準化生產水平逐年提高。地產蔬菜有46個品種獲得省級無公害體系認證,80%產品達到綠色A級標準。日輝草莓打入俄羅斯、日本市場,列入清華大學綠色食品基地;駿通經貿公司成功登陸“新四板”,成為黑河市首家上市的有機綠色農產品生產企業。

  如今,愛輝區各蔬菜生產基地已建蔬菜溫室520棟、大棚1125棟,露地蔬菜種植面積達2.62萬畝,形成了以近郊幸福鄉、四嘉子鄉為主,璦琿鎮、西崗子鎮、上馬廠鄉為輔的地產蔬菜種植格局,年供應蔬菜量達4萬多噸,占市民消費量的60%以上。實現了地產蔬菜生產供應期由原來的120天提高到210天,供給率由原有的33%提高到60%的發展目標。

  今年,愛輝區還將建設大棚9萬平方米,溫室5000平方米,不斷完善蔬菜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新技術新品種示范體系、銷售網絡體系及培育和壯大貯藏保鮮、干制腌制等加工企業,并針對俄羅斯果蔬市場消費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胡蘿卜、元蔥、西紅柿等種植。預計到年末,蔬菜供給率超65%,綠色A級達到100%,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綠色優質“放心菜”,確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