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序發展的軌道上,受限制三公消費影響,鮑魚產業2011、2012持續走弱,價格逐漸下行,至2013年全面進入冰封時代。鮑魚價格一降再降,整個產業幾乎淪為爛市。但在高端餐飲鮑魚行情持續走低,鮑魚用量銳減50%,鮑魚價格同比下降20%~30%時,大眾消費市場鮑魚行情截然相反,超市鮑魚持續發“熱”,原因歸結于鮑魚價格的大幅“跳水”、頻頻“腰斬”,大眾消費市場的鮑魚銷量同比增長50%~100%。
在南非,已經有財團加大鮑魚養殖投資;在澳大利亞,綠唇鮑的出廠價降到了30澳元/公斤之后,大量地銷往華人市場;加工后的鮑魚(如罐頭鮑或冷凍鮑)的“海灘價格”已經從30美元/公斤降到了25美元/公斤;在韓國,政府一方面對鮑魚養殖進行限制,另一方面在全國范圍內鼓勵鮑魚消費之后,推廣國家鮑魚聯合品牌Kabalone,韓國國內的鮑魚在中秋節、農歷春節等節日中被搶購一空。韓國鮑魚已經登陸上海韓系超市,以舉辦多場鮑魚品鑒及推廣活動,企圖借超市鮑魚敲開中國的鮑魚消費市場。在法國和歐洲,鮑魚的產量大概是每年100公噸,大部分都捕撈于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海岸,法國France Haliotis公司開始鮑魚養殖,該公司是全球第一家獲得有機鮑魚資格認證的公司,鮑魚(6~7公分)的價格是69歐元(折合為90美元)/公斤。
2014年的鮑魚幾度漲價,是大眾消費需求持續升溫的明顯標志。但由于上游鮑魚養殖業屢受打擊,產量和市場需求之間的出現斷層,加劇了鮑魚價格的波動。但無論是鮑魚原料、加工品出口,還是國內大眾市場的消費,鮑魚正在迎接全新的產業復蘇期。
當上游養殖產業遭受打擊,中游出口加工保持穩中有增,下游大眾市場需求漸趨旺盛的市場環境下,鮑魚產業正在回歸理性。新一輪產業復蘇并非滿地黃金,需要鮑魚企業審慎應對。
鮑魚是一個具備全產業可銷售特征的精致產業鏈,活鮑、凍鮑、加工品各自擁有不同的細分市場。其中活鮑占銷量比例最大。這就對新一輪產業周期的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營產業鏈,把產業當成品牌,作為產品來進行運營。這里最關鍵的,還是市場鏈的打通、覆蓋和配送,是精致產業鏈的一體化運營。因此,這一輪鮑魚產業新周期,可能將形成全新的市場格局,形成全新的品牌格局。
以禮品為品類的鮑魚加工品,尤其是鮑魚罐頭,除了華人市場的出口份額爭奪外,內銷市場逐漸走向衰退。產品競爭力不足、產品定位偏差、產品口感和消費體驗差是這個品類衰敗的主要因素;凍煮類鮑魚,將在餐飲市場逐漸成為主流,市場空間巨大;活鮑市場將隨著養殖業的全面復蘇,逐漸進入商超和更廣泛的社區農貿市場;進口鮑魚將成為高端市場的價值產品。
在鮑魚產業新一輪的復蘇中,產地品牌、產業鏈品牌依然是鮑魚品牌營銷的核心競爭力。這里的產地品牌、產業鏈品牌并非只是以產量或者養殖規模為主要考量指標的,而是以小產地、精致產業鏈為主要特征,以直銷或封閉式運營為渠道模式的精致化運營。例如大連長海的狀元海鮑魚,福建的南日鮑。但是,福建南日鮑明顯缺乏實力企業、領軍企業的帶動,缺乏強有力的原產地品牌打造。
鮑魚,一個傳承了幾千年的奢侈品。自從八十年初,福建導入鮑魚養殖并逐步形成規模,到今日,已是“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特別是今年,受限于市場消費環境和國家政策,鮑魚的采捕價格為近十幾年以來的最低點,鮑魚上游養殖哀鴻遍野。
鮑魚產業雖然產量大,產值高,但卻是缺乏產業組織,缺乏產業競爭力,更缺乏營銷模式的價值化戰略,鮑魚品牌化的產品在國內市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缺乏領導品牌的鮑魚營銷,就像春秋戰國時代,任何一點風吹早動,就引起一遍混戰。當然,于鮑魚產品而言,就是比拼價格,比拼產品的渾水摸魚,加冰泡水,以小充大,以次充好,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鮑魚的品牌營銷出路在哪里?在于構建價值化的戰略,核心在于品牌定位,渠道設計,終端推廣和團隊建設。從執行層面而言,鮑魚營銷在于聚焦品類,聚焦渠道,形成集中突破的戰略戰術。鮑魚品類市場,要想真正提高競爭優勢必須實行品牌化戰略,從產業養殖,產品研發,渠道模式,終端陳列。服務。體驗等方面形成獨具的,差異化顯著的,不可復制的品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