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浙江最具優勢的特色農業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浙江茶產業在奔向“綠富美”的大道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形成了特色鮮明、種類齊全的名優茶產業。據統計,截至2016年,浙江已擁有茶園295.5萬畝,茶葉總產量17.2萬噸,茶葉總產值(農業)155億元,其中名優茶產值占九成以上。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指引下,浙江正日益成為助農增收的富民茶鄉、茶旅融合的魅力茶鄉、活力四射的文化茶鄉。
助農增收——鑄就富民茶鄉
“我們生產的白茶不僅價格賣得高,銷路還不用愁,2016年平均每公斤賣到1800多元。目前,公司旗下有200多個茶葉經銷商,銷售網絡鋪到了全國各地。”日前,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萬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們十分重視生產基地建設,對茶園實行標準化管理,并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帶動當地茶農增收致富。“2008年,公司開始實施茶葉訂單生產。目前,公司已發展茶葉訂單面積4000多畝,惠及茶農160多家。”許萬富說,公司對這些農戶統一提供上門技術指導、統一提供有機肥、統一應用生物農藥、統一茶葉采摘標準,通過四個統一,幫助訂單農戶節本增收。“通過訂單農業,茶園面積小一點的茶農一年可以節本增收幾萬元,茶園面積大的茶農一年可以節本增收二三十萬元。”
近年來,日益崛起的安吉白茶產業已成為安吉縣農戶增收致富的富民產業。“2016年,全縣安吉白茶面積發展到17萬畝,產量1810噸,總產值(農業)22.58億元,全縣農民人均收入中有6000元來自茶葉。”安吉縣農業局經濟作物站站長賴建紅告訴記者,目前,全縣安吉白茶產業鏈從業人員已達20余萬。
安吉白茶只是浙江茶產業以茶富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浙江不斷強化政策扶持,多措并舉助力茶產業提質增效,茶葉產值持續增長,茶產業效益領先全國。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我省組織啟動中央財政立項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茶產業提升項目以來,首批11個縣已完成了建設任務,至目前已建成標準茶園3.44萬畝,帶動項目縣110多萬畝茶園提質增效,平均畝產值達6659元。
如今,在浙江,小小的一片茶葉已成為助農增收的“致富金葉”,浙江也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茶產業富民之鄉。據農業部統計,2016年我省茶園平均畝產值達6380元,名列全國前茅。我省還涌現了松陽、安吉、武義、新昌及杭州市余杭區等一批畝產值超8000元的高效示范縣(區),其中安吉、松陽兩縣2016年茶葉畝均產值超過萬元,中國茶葉學會組織的全國重點產茶縣情況調查結果表明,安吉縣茶葉畝均產值居全國第一。
茶旅融合——建設魅力茶鄉
江山市保安鄉裴家地村是江山“綠牡丹”的發源地。這里有廣闊的茶山,置身其間,放眼眺望,茶樹層層疊疊,綠意盎然。
“今年3月25日村里舉辦開茶節后,來村里游玩的游客越來越多了。”裴家地村黨支部書記、裴家地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岳華說,“在我們這里,游客不但可以觀光、避暑,還可以品茶、采茶、制茶,體驗一把當茶農的樂趣。”據他介紹,全村有800余畝茶山,年產茶葉5噸左右。“目前,品茶、采茶等已成為村里的主要旅游產品。”托茶旅融合發展的“福”,現在,村里的“綠牡丹”平均價格賣到了每公斤1500元,最高時每公斤賣到3000元。
江山市是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自然生態環境得天獨厚。近年來,江山市積極挖掘魅力茶元素,豐富茶鄉旅游內容,依托相對集中的茶園、相鄰村落的特色景觀和風土人情,整合了仙霞關景區周邊的20余家茶企和2萬余畝茶園,以各景區和特色鎮、村為節點,成功打造以步行、騎行、車行等“三行”為內容的江山茶鄉休閑運動,做到既賣“風景”,又賣“產品”,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十大魅力茶鄉”。“今年,江山市要大力推進美麗茶園建設。目前,我們正在按照‘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功能多元、產品優質、管理規范’的標準,扶持建設3個面積均在百畝以上的美麗茶園。對驗收合格的美麗茶園,市里將給予30萬元至55萬元資金補助。”江山茶葉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祝志偉告訴記者,美麗茶園建設將進一步提升江山市茶園的“顏值”,助推江山茶葉知名度與美譽度“更上一層樓”。
多年來,浙江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生態化為導向,茶產業在種植、加工、銷售及產業模式上發生了嬗變。作為建設生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省各地的重視與工商資本的介入下,浙江茶產業的休閑、旅游、養生及體驗功能得到了充分體現,涌現了杭州梅家塢、臨海羊巖山等一批茶休閑養生熱點。據統計,2016年,全省涉茶第三產業產值已達52.4億元,比2010年增長1.33倍。眼下,借助茶旅融合等新模式,浙江正展示出魅力茶鄉的靚麗風采。
活力四射——打造文化茶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茶的品位和背后的文化越來越講究。”新昌縣農業局茶葉總站的孫利育近日告訴記者,為了發展茶產業,弘揚茶文化,2008年以來,每年谷雨前后,縣里都會舉行新昌茶文化節。“今年4月15日,2017中國茶葉大會暨第十一屆新昌大佛龍井茶文化節如期開幕。”她說,本屆茶文化節期間還舉行了茶王大賽、茶祭大典、新茶禮佛、斗茶會等活動。“新昌的‘茶祭’是紹興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延續了千年,是新昌人民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新昌縣是中國茶葉之鄉,有著1500多年的產茶歷史。“舉辦茶文化節,有利于倡導全民飲茶理念和休閑養生的生活方式,并為本地茶農茶商提供服務。”孫利育說,為弘揚新昌茶文化,他們除舉辦茶文化節外,還將美麗茶園建設和茶文化推廣結合起來,深入推進茶產品和茶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四進”活動,受到了當地茶葉愛好者的歡迎。
茶葉因其自身的產品特性,承載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無論是種茶、賞茶,還是飲茶,都內含文化情趣。浙江產茶歷史源遠流長,不但是綠茶文化的起源地,還是歷代多種貢茶和國禮名茶“西湖龍井”的原產地,杭州素有“中國茶都”之稱。據史書記載,早在三國時期,浙江就開始栽植茶樹,到唐宋年間,浙江的茶區已遍及全省。此外,浙江還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的誕生地,歷代不少文人雅士都在浙江留下了許多與茶有關的佳篇力作。
為進一步增強浙江茶文化的影響力,近年來,浙江積極實施文化興茶,深入發掘浙江茶和茶文化的深厚底蘊,大力倡導“茶為國飲、科學飲茶、健康消費”理念,積極舉辦茶文化節和茶進機關、學校、企業、社區等活動,通過強化浙江綠茶品牌形象宣傳,以世界各地孔子學院為基礎開展綠茶文化國際推廣與引導,大力推動浙江茶與茶文化走向世界。眼下,浙江這個古老的文化茶鄉正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