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魚學名大鯢,屬國家二類保護兩棲野生動物,常年生活在野外山澗溪流中,很少有人見過它的“真身”。但汝南縣的孫生官卻從娃娃魚身上發現了商機,在獲得養殖許可后,開始飼養娃娃魚,還將娃娃魚帶上餐桌,成為市民口中的一道美食。同時,他還創辦合作社,吸引了上百戶社員加入,讓更多的村民開始養殖娃娃魚,成為又一增收致富的“法寶”。
記者驅車來到宿鴨湖街道孫屯村,這里依傍宿鴨湖,漁業養殖十分發達,孫生官的水產養殖合作社就建立在這里。有上百戶社員組成的汝南縣旭強水產養殖合作社養殖物種十分豐富,有甲魚、龍蝦、山羊等,但最讓孫生官自豪的是大鯢的成功養殖。
來到孫生官的娃娃魚養殖基地,走進一個個黑漆漆的房間里,只聽見流水聲。用手電筒的燈光一照,原來房間里都是用水泥砌成的一個個小水池,而水池里養著的全是娃娃魚。這些娃娃魚有的近一米長,有的則還是魚苗,當這些娃娃魚感覺到燈光時,便開始后退。孫生官告訴記者,娃娃魚喜歡低溫、陰暗、潮濕的環境,養娃娃魚一定要細心,勤觀察,熟悉它的生長習性。
談起養殖娃娃魚的初衷時,孫生官說,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看到了娃娃魚養殖存在的商機,便多方考察學習,利用宿鴨湖魚類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和自然環境,他開始了養殖之路。
技術掌握了,孫生官便逐步開始擴大養殖規模,在檢測了家鄉的水質、氣候達標后,孫生官與合作社社員們一起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野生娃娃魚馴養繁殖基地,同時還辦起了農家樂,將養殖與餐飲相結合,把娃娃魚推向餐桌。如今,孫生官飼養的娃娃魚不僅在自家的農家樂和基地銷售,還與鄭州一家餐飲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每年供應十噸大鯢在鄭州區域內銷售及產品授權開發。
如今,孫生官的大鯢養殖事業已紅紅火火,廠區共建有兩個大型養殖車間,占地四十五畝,養殖娃娃魚近23萬尾左右,今年就可以達到20萬斤商品魚出售,利潤1500萬左右,產值約1.2億,產品銷往鄭州、北京、廣東等大城市周邊。合作社也被評為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駐馬店市農民合作社示范社,成為了河南省大鯢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單位。
致富不忘鄉親。為了幫助當地村民增收,孫生官成立了娃娃魚養殖合作社。合作社采取資金或土地入股等形式,由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上百人。采取全資代養或傳授技術自養的形式帶動汝南縣周邊群眾參與野生娃娃魚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