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肥需求的變化,給今年的FMB亞洲會議帶來了不一樣的畫風。“特種肥已經成為海內外企業聚焦的熱點,因此FMB會議在設計上也是緊跟趨勢。”主辦方阿格斯FMB高級分析師、本屆大會主席解方說。
記者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前來參展的國內農資企業數量明顯增多;其次,展出產品不乏功能性水溶肥和生物刺激素類特種肥等,均被放在展臺最顯眼的位置。同時,今年FMB會議還特別設立了創新與研發主題分會,聚焦、傳遞全球特種肥前沿信息。
在魯西集團展臺,國際化肥事業部業務經理劉鼎告訴記者,這兩年單質肥出口越來越不好做,公司已經開始把更多精力布局在新型肥料出口上。據劉鼎透露,去年,魯西集團大力推出三款更具出口競爭力的產品:36%含量高氮復合肥(氮磷鉀30%-6%-0)、硝酸銨鈣及硫包衣尿素,已經向美洲、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出口了不小的量。今年將繼續發力,實現出口增長。
記者在諾貝豐(中國)化學有限公司展位看到,展臺擺放的產品全部為100克包裝,針對柑橘、葡萄、辣椒等24種作物,推出不同生長階段所需的系列水溶性肥產品。據諾貝豐國際業務部總監科凡介紹,今年是諾貝豐開展出口業務的第一年,目前已與南美、南非等合作伙伴簽訂了訂單,今年預期出口特種肥1000——3000噸。
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特別展出了幾款氨基酸類、微生物菌類等特種肥。史丹利特肥公司總經理李英龍說,今年是公司第一年推出特種肥產品,但十分看好未來特種肥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前景。
那么,目前國產特種肥是否具備出口優勢?對于記者的疑惑,科凡表示,以前國際市場對中國肥料產品的認知大多是便宜,其實近年來中國在肥料生產工藝和技術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突破,并得到不少國家合作伙伴的認可,尤其是高端產品已具備較強的技術含量。不過,特種肥在海外推廣仍需要一段時間。據科凡介紹,今年諾貝豐在推廣特種肥時,除采取對接傳統貿易商出口模式外,還收購了一家以色列公司,通過在以色列搭建高科技溫室大棚,帶動特種肥產品銷售。
金正大集團的全球化步伐走得更遠。
金正大集團執行副總裁翟際棟介紹,金正大的特種肥生產和研發不限于中國,更是著眼于全球布局。目前布局了4個區域:地中海區域以以色列為代表,以水肥一體化、創新農業技術等為主;落子德國、挪威的歐洲區,圍繞緩控釋肥,以城市消費品為主;美洲區,在美國東西兩岸有兩個公司,分別位于加州和佛羅里達州,以生物肥和液體肥為主;東南亞地區,目前落子泰國。上述區域都著眼于研發、生產環保和利用率提升的新型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