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晨曦水產公司近日在三門灣現代漁業園區內養殖基地進行了不同尋常的改造,占地約30畝的魚池水泥鋪地,砌出4條長長的“跑道”。公司負責人李林峰介紹,新加裝的空氣提水設備能讓大黃魚、黃姑魚等在循環流水的“跑道”里快活地生長,“跑道”外區域則套養蟶子和蝦,能有效提高魚兒的成活率和魚塘總產量。魚類糞便、殘餌沖進沉淀池收集后,還當農田肥料用,實現“零水體”排放。
今年,寧海在大佳何高湖塘和蛇蟠涂園區設置兩個點,在全市進行首批海水魚池塘循環水養殖試驗。據悉,該技術改傳統“散養”為“圈養”,加之引進水質過濾、自動投餌等設施,以解決水產養殖的尾水污染問題,降低人工操作強度,實現養殖效益和環境保護雙提升。
養魚一直是個勞心勞力的活。近年來,寧海縣大力開展漁業生態化、集約化、標準化建設,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以科技創新引領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漁業生產從“汗水漁業”向“智慧漁業”轉型。
在一市鎮海山豐水產專業合作社,實施“公寓化”養殖青蟹已有1.1萬余只,與傳統土塘養殖相比,成活率提高70%,平均畝產提高了30倍。借助“互聯網+快遞”的營銷模式,該合作社生產的青蟹、貝類等三天內送達全國各地客戶的廚房。晨曦水產公司將研發的高效循環水分汲養技術用于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并引入自動化控制、增氧系統和在線監測技術,技術人員用手機就能隨時查看養殖池水質數據、餌料消耗狀況和白蝦生長狀態,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并取得單茬平均畝產2500公斤、畝產值逾12萬元的佳績。
寧海縣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三年來寧海完成池塘標準化改造面積4.5萬畝,產量、產值、利潤較建設前均提高了20%以上,大大提升了養殖生產綜合能力,成為養殖戶的增收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