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養魚有五方面的好處:一是田螺、鯉魚在稻田中養殖可以吃掉稻田的雜草種子和害蟲,螺、魚的排泄物又能增加水田的肥力,沒有藥害的稻田隨著稻苗的生長,又能營造互利互惠,相輔相成的優良環境,有利于水稻增產。水稻產量一般可增加5-10%。二是有利國土資源再利用,不需額外占用耕地就可以生產水產品,豐富人們的“菜籃子”,成為當地增加水產品的主要方式之一。三是稻田養魚可減少化肥施用量。養魚稻田可以使農民增加收入,每畝還能給村民帶來3000多元的收益。四是稻田養魚開挖魚溝,可大大增加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促進了生態環境的優化。五是稻田養魚明顯減少用藥次數和減少了農藥用量,是綠色防控的一項舉措,獲得了廣大農民的好評。
景寧英川隆上村地處海拔900多米的高山區,雨水充足,梯田密布,冷水田繁多。加上日照時間短,氣溫水溫相對較低,非常適宜紅米水稻的生長。近年來該村由于大多數勞力外出,部份農田無人耕種,稻田不同程度出現了荒蕪。稻田養魚是該村的傳統農業產業。把種水稻與養魚有機地結合來是近年新興起的種養模式。為了打響高山有機紅米和田鯉魚的品牌,該村在四面環山、無任何環境污染的山中稻田按照有機食品要求,建立了300畝高山有機田魚養殖基地。稻田做到不施化肥和農藥,專門施用豬牛欄糞和有機肥,安裝了120多盞殺蟲燈和性誘捕器,建立了田間生產檔案,把水稻播種時間、用肥等相關情況一一記錄在檔案里。為增強田鯉魚的市場競爭力,幫助村民增收致富,該村非常重視發展特色田鯉魚產業。先后發展了魚苗養殖和稻田養魚基地,為村民們提供了正宗的魚苗,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到現場,幫助村民解決在鯉魚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指導村民科學養殖。因此,保證了田鯉魚的質量,更好地提高了養魚的效益。
該村委主任林興益告訴我們 “他們村屬于高山村,養出來的田鯉魚好吃,曬的魚干也很受歡迎,村民們在家種田都喜歡養一些田鯉魚。小小魚苗功效大, 既能增收又能治水。前幾年全村共有50多戶村民種植了紅米水稻,套養了田螺、鯉魚,搞起了紅米水稻、田螺、鯉魚共 育套養,使稻田養魚獲得了成功。去年該村流轉部份種植水稻產量不高,無人耕種出現不同程度荒蕪的農田,進行統一連片全部種植特色紅米水稻,推廣“紅米水稻――套養田鯉魚(田螺、泥鰍)”種養結合方式,實行稻田不施用化學除草劑、不施用農藥,保持田間生態環境等綠色防控、無公害栽培技術。全村總共訂購了3500多公斤田鯉魚苗。村委主任他自己也訂購了很多魚苗,放在基地里養。該村通過采取免費贈送魚苗的方式,鼓勵村民們從原來“三分薄田、兩頭生畜”的世界中走出來,打破思想束縛,統一經營管理,聯戶成片,統一發展了“稻、魚”共 育套養,吹響了“稻、魚”致富新號角,打響有機田魚、高山稻米品牌。
去年該村高山紅米、有機田魚暢銷省內外,成了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發展“紅米水稻、田螺、鯉魚”不但為該村促進“農業轉型、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作用。 而且還輻射周邊的金林、鳳洋、隆川等行政村,發展了稻、螺、魚三者共生種養面積1200多畝。發展稻田養魚產業,打響有機田魚、高山稻米品牌,不但合理利用了荒廢農田,凈化了水質,維護水下生態,致力于打造了“水清、流暢、岸綠、魚躍、景美”的宜居環境。而且田螺、鯉魚食性雜、生長快、適應性強。有機紅米會更加吃香,銷路會更好,給村民增收帶來了廣闊的空間。既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讓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又能促進種糧面積的進一步擴大,保護了生態環境。還為村民開啟了一條“田上種紅米、水中養鯉魚、田邊種大豆”的原生態發展農業之路,為山區農村確保稻谷增產、魚豐收,走出了一條強農富民的新路子,譜寫了發展 “稻、魚”致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