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農業、跨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成為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識,產業鏈的升級、農業生態的重塑,正衍生新的發展機遇。12月5日,“第二屆中國農業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舉行,年會集合農業領域最有影響力的農業領袖,共同討論農業企業轉型與升級、農業資源整合與開發、農業投資布局與規劃、農業財富的可持續增長等企業家關注的問題。宜信公司副總裁、宜信普惠融資租賃部總經理毛芳竹受邀出席年會,分享宜信普惠融資租賃創新實踐經驗,并呼吁農村金融需求巨大,希望更多機構加入。
活動現場
企業應攜手發揮農業全鏈條作用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在會上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農業科技的進步,農業的弱勢產業的基本特征現在越來越被其強勢產業特征所替代。因此,企業應利用自身優勢,在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以及生態鏈上發揮獨特的作用,打造與中國大國地位相匹配的強勢農業產業。總結中國農業特征,張紅宇強調,中國農業已表現出極強的成長性,農業勞動生產效率呈快速增長之勢。
近年來,隨著全國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產效率不斷增長。然而隨之而來的,則是日益突出的農民對于高性能的農機設備的需求和購機資金短缺之間的矛盾。無論是小微企業主,還是個體農戶,都迫切需要通過創新的金融模式、多樣化的融資渠道來解決購機難題,發展農機租賃就是一種重要的解決方案。
宜信租賃作為宜信普惠旗下專業的農機金融服務機構,自2012年起率先推出農機融資租賃服務,面向小微客戶群體,為購機資金匱乏的農戶提供有別于傳統金融機構的融資服務。從土地翻耕到一粒種子的播種、收獲、烘干儲藏,直至深加工、銷售,農業全鏈條的每一環都離不開機械化操作,而有農機開動的地方就有宜信租賃的全鏈條農機金融服務。
“從購買生產資料的小額信貸咨詢服務、購買農機的融資租賃產品,到為廠商經銷商提供的應收賬款保理,再到保障農機手人身和機器安全的重疾險、意外險等保險服務,甚至是合作社的信息化管理、農產品眾籌,農業生產鏈條上的每一環,在宜信普惠融資租賃都能找到相應的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宜信租賃總經理毛芳竹表示。
目前,宜信租賃已經在中國的糧食主產區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南等地區共計33個城市/地區,為近萬名三農用戶提供農機租賃服務,涉及農機設備約14大類180種,租賃機型可滿足農業生產耕、種、收全流程需求。
科技創新和市場需求驅動農業發展
今年1月,中央一號文件公布,為全面落實、推進農業現代化指明了行動方針。文件指出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著力構建現代農業體系。但是打開農業產業鏈,不僅需要政策對于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的傾斜,同時農業企業及金融機構在農業科技創業中也應發揮重要作用。
在題為“機制創新與農業發展”的演講中,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表示,科技創新和市場需求驅動農業發展,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農業發展培育了新主體。近年來,伴隨著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土地流轉加速等,我國農業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正從傳統農戶分散經營向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經營體系轉變。
宜信公司副總裁、宜信普惠融資租賃部總經理毛芳竹
在創新實踐方面,宜信普惠融資租賃顯然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4年前,把租賃標的物由“大”做到“小”(甚至是“微”),讓之前鮮有人問津的農機具、美容設備、牙科設備等小儀器的融資有了著落,此后,由從“小”做到“活”,開創“活體租賃”新模式,讓金融更具穩如,這一切都離不開社會需求。
此外,宜信普惠融資租賃通過對農戶進行信用教育,幫助他們建立信用、積累信用、釋放信用價值,從而獲得宜信所提供的更多金融服務。
“我們感覺宜信租賃在這個市場上,包括建立農村的信用體系方面有些勢單力薄,我們相信農村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所以呼吁希望越來越多這種金融服務公司能夠介入農村去,為更多農民提供服務,為農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毛芳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