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丹東。黃土坎鎮沙磧子村。2011年7月,23歲的劉帥大學一畢業就不做任何糾結地回到了老家——黃海岸邊一個叫沙磧子的小漁村。從那時到現在,劉帥在孵化場已經干了五年多。劉帥說,“人各有志,我們那一屆同學我可能是唯一一個選擇回農村的。”在孵化場時間久了劉帥發現,每年7到10月份的時候,就會有相當一部分孵化池空置,“就這么空著太可惜了,總得讓它干點什么。”經過多方考察,劉帥將目標鎖定為工廠化養殖南美白蝦(以下簡稱白蝦)。2015年,劉帥到工廠化養殖白蝦比較成型的營口和綏中兩地足足學習了三個月。經過一年多的資金準備和三個月的取經,2016年7月,劉帥向孵化場部分空置的池子共一千水體投放了白蝦蝦苗。此后的三個月中,劉帥吃住都在孵化場。為了保證每天早上6點到第二天凌晨2點當中六次喂料都能親力親為,劉帥提前跟親友打好招呼尋求理解支持,希望不要因為應酬或其他事務耽擱了自己工廠化試養白蝦的大事。2016年10月,劉帥的付出收到了回報,第一次養殖白蝦就獲成功,一千水體共收獲白蝦近萬斤,每斤按21元發貨,三個月下來,劉帥憑此一項就賺了21萬元。 從10月8日收獲第一批白蝦到10月14日最后一批白蝦被運走,近萬斤白蝦給劉帥帶來了21萬元的收入。“表面上看這是三個月的成果,其實是我在孵化場5年的積累,更遠一點說,是大學四年所學的專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書肯定是不能白讀的,畢業后回到漁村沒有跟風往城里鉆的選擇也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