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在江門大螯舉行“國聯種苗科技有限公司冬季蝦苗推介會”,以抓住冬棚苗集中投放前奏的契機,向養殖戶介紹國聯產品的改變和特點。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杜國平、國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立志、湛江國聯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掌,還有來自江門、中山、珠海共200多名養殖戶出席了此次會議。
對于目前的對蝦市場,養殖環境越來越差、病害的肆虐……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養殖難度越來越大,影響養殖戶的養殖信心與熱情,對蝦養殖量也在逐漸下調。那么,針對現狀,對蝦養殖中處于關鍵地位的種苗和飼料環節又做出了什么樣的調整?因此,在會前筆者也尋機向國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立志詢問了公司的相關情況。
水產前沿:您怎樣評價現在的對蝦苗種市場?
目前的苗種市場,無非就是對種苗生物安全的要求。就這幾年來說,珠三角的競爭比較激烈,進入該區域的小型苗種場很多,價格戰更是此消彼長,苗種質量也因此參差不齊。然而,今年對于苗種場來說算是進行了一輪洗牌。由于養殖戶降低養殖密度,對種苗也進行理智挑選, 因此養殖成活率相對提高。一些苗種場也因此虧本,只能選擇退出行業。并且,一些小型的普通種苗場沒有資金投入來提高苗種質量,質量差的蝦苗成活率不高,經過養殖戶之間的信息交流,明年或許還會有一批苗種場被淘汰出局。
水產前沿:您能否對國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和“國聯1號”作一個介紹?
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聯集團”)成立于2001年,現發展成為集種苗、養殖、飼料、加工、銷售、科研為一體的大型水產上市集團企業。而我們國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是國聯集團的下屬企業。自營苗場19間,年產蝦苗超80億尾,覆蓋廣東、廣西、海南、浙江、江蘇等地區。
“國聯1號”即是我們國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引進美國SIS公司邁阿密總部特供原種親蝦生產出的對蝦種苗。今年,在育苗過程中,我們重點強調九重水處理后的活藻、活菌控制水環境育苗,加強育苗中對水環境的弧菌、病毒檢測和出苗合格許可證方面的檢測結果,運用無抗生素類仿生態育苗培育而成。
水產前沿:那么,對于“國聯1號”在市場上的表現您作何評價,首入冬棚蝦養殖的信心是什么?
從2013年以后,“國聯1號”在珠三角的表現不突出,反饋也一般,在市場上呈現一種逐漸衰退的現象。2016年,看到市場現狀,我們幡然醒悟,發現只有提高質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在苗種市場站穩腳跟。所以在今年我們對19個育苗場投入了大概1000萬來改造苗場設備——增加了藻類系統、引進國外設備,改進濾水系統、嚴格檢測力度。也在人才方面加大了投入,這么大的資金投入,一般的育苗場是很難做到的。經過改良以后,我們今年的蝦苗在市場上的表現很好。在生長速度上,一般30頭/斤的對蝦需要養殖85天,而國聯經過養殖戶的養殖驗證,能夠縮短為80天,有效的提高了養殖效率;在成活率方面,今年市場上養殖成功率平均為50%,而國聯1號的養殖成功率能達到70%,相比之前也提高了1倍,這都證明種苗的質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且,SIS對蝦相比于市場上的一些品牌蝦,在低溫環境下的生長速度更快,抗逆性更好,這在往年的養殖數據當中都能看出,所以進入冬棚蝦養殖的“國聯1號”有一定的優勢在。
水產前沿:經過這幾項改造的蝦苗與之前相比有什么特別的嗎?
過去的育苗在水處理方面其實就是簡單的將水抽上來之后經過砂濾,再添加抗生素之類的藥物來控制水環境。但是現在,我們將水抽上來之后要經過殺菌消毒再多層過濾,最后成為沒有任何生物的“純凈水”。在水里面進一步培育有益微生物,能為對蝦提供營養物質,又能對殘渣進行分解消化,防止產生氨氮、亞硝酸鹽等的大量產生,在育苗過程中也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在前期抗生素的零使用率對于對蝦的后期養殖則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到后期養殖中,使用抗生素防治的時候能保證其有效性,也能避免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副作用。
在餌料方面我們也進行改善。蝦苗是從海洋繁育過來的,一開始開口進食的是藻類,然后是輪蟲、撓足類等浮游動物,再是體型稍大的小動物。我們也仿造過去的生態原理來均衡營養、強化營養。
除此之外,我們還加大對整個育苗過程水體細菌的檢測,能給養殖戶安全健康苗的保證。
水產前沿:“國聯1號”種苗的目標市場是哪里?目標銷售額是多少?
“國聯1號”的市場推廣主要是在湛江跟廣西,這兩個區域所占比例在70%-80%之間,珠三角市場高于10%,剩下的是北方市場。而由于廣西的冬棚蝦養殖數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今年我們的冬棚蝦推廣計劃不考慮廣西,只在湛江和珠三角區域進行。
至于目標銷售額,我們也會根據市場做出調整。因為今年停了4個相對落后的苗場,現在可能產能只接近60億。今年雖然目標是50億,但實際上今年只做了30多億。至于冬棚苗的生產,在湛江的產能是1億多,江門兩個場也是總的產能也是1億多。10月25日將開始對外銷售“國聯1號”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