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豐區銅鈸山鎮葉家村海拔上千米的茶葉基地上,連片的茶樹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先天性聾啞的黃和滔與父親頂著炎炎烈日,一起在基地除草、殺蟲。“為給我們家脫貧,村里聯合引進的企業贈送我們8.4畝茶園。預計從明年開始,光是賣茶青,我家就可以增加上萬元收入。”黃和滔的父親告訴記者。
葉家村地處偏遠,經濟落后,村民常年靠著幾畝山地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貧困發生率高達15.4%。近些年,該村被列為省級扶貧點,如何盡快改變貧困面貌,成為當地黨委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銅鈸山大力發展休閑旅游的契機都是該村可以借助的東風,一個為該村量身定做的扶貧計劃應運而生。該村決定大作茶葉文章,引進了林氏有機莊園、江西河紅茶業、熊出沒農業等茶企,大力發展茶產業,種植優質高山茶2000多畝。同時,引導貧困戶成立合作社,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形式進行產業扶貧。70多歲的余四月早年喪失勞動力,三個兒子都已不幸病亡,老伴何秋香又常年臥病在床,養女正在外地讀職業學校,二個孫女也正在讀小學,生活極度貧困。去年,江西河紅茶業贈送他家15.8畝茶園,由公司親自管理,余四月只負責采摘期間采摘茶青賣就可以,且公司按120%的價格回收他的茶青。該村精準的扶貧措施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據統計,扶貧計劃落實以來,僅去年,村里剩余勞力在茶園中務工工資就達80多萬元,茶園茶廠收購農戶茶葉約30萬元,極大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嘗到甜頭的余四月逢人就說現在他的生活有了奔頭。
為了早日摘掉“省級貧困村”的帽子,葉家村還積極引進了五豐農業合作社,種植100畝紅心獼猴桃、50畝黑面桃、300畝紅花油茶。特色農業的發展,不僅改變了葉家村的村容舊貌,更為村民致富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