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持續高溫,養殖魚類受環境變化影響應激反應加劇,抵抗力下降,極易導致病害發生與流行,造成經濟損失。在夏季養殖過程中,尤其是發生持續高溫時,在水產養殖管理與魚病防治方面需要注意以下技術要點一、調控水質,創造適宜養殖環境。
1、適量加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水或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0~15厘米,保持水位在1.5~2米。加注新水時,盡量避免將底質沖起。
2、水深超過2.0米的池塘最好能裝備耕水機,并勤開增氧機,促進上下水層的交換或水體循環。
3、全池潑灑生石灰改善水質效果明顯,可每10~15天按每立方米水體25~30克的劑量全池潑灑生石灰一次。
4、施用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等微生態制劑,可有效改善養殖水體的微生物生態環境。
5、如果水體中浮游生物豐富且穩定或者在施用微生態制劑后,盡量避免施用藥物。
6、如果養殖池塘出現藍藻水華,加強池塘水體的循環可有效抑制藍藻暴發,按每立方米水體0.5克劑量全池潑灑硫酸銅,可有效殺滅藍藻。在潑灑硫酸銅的當天要加強增氧,避免泛塘,在潑灑硫酸銅后的3~4天,可全池潑灑一次生石灰,改善水質與底質。
二、科學投喂,增強魚體抵抗力。
1、投餌機數量以每15~18畝水面設置1臺為宜,避免大量的魚聚集在一處攝食。
2、水深超過2米的池塘要減少投喂時間,一次投喂以20~30分鐘為宜。
3、持續高溫情況下,尤其要堅持 “定質、定量、定時、定位”投喂,確保飼料質量,補充魚體的維生素與微量元素,提高魚體的抵抗力。
4、在食場周圍采取掛袋、掛簍的方法,使用硫酸銅、漂白粉等消毒殺菌殺蟲劑,防止病原菌感染。
三、適當稀養,逐漸減少養殖容量。養殖密度要科學合理,使池塘自凈能力與有機質污染量基本平衡。要根據池塘條件、配套狀況和技術水平等來放養魚種,一般控制在800~1000千克/畝為好。在高溫或持續高溫天氣,不要采用全池拉網的方式捕魚,建議在高溫季節采用在食臺附件設置抬網捕魚,捕大放小,不僅減少了養殖容量,增加了資金流動效率,又降低了對魚體、水質、池塘生態的影響。在抬網捕魚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適當補充小規格的魚種,確保水體的利用率與養殖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