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夏茶采收中。尤溪縣臺溪鄉象山村的茶農陳曦恩,結束了茶葉加工的忙碌期,把主要精力放到網店上線事宜中去。
2005年,22歲的陳曦恩從江西藍天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后,不當體育教師,而是回家從70歲的爺爺手中接過接力棒,成為一名新茶農。
臺溪鄉清溪片區的許多村莊,都有種茶的傳統,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形成規模種植,逐漸成為尤溪縣的一個重要茶葉主產區。陳曦恩家也種茶,至2005年,他家已發展了10多畝茶葉和一個小加工廠。
在陳曦恩看來,尤溪茶業發展有獨特的優勢。一是自然條件好,這里的地理、氣候、雨水、陽光、土壤等,都非常適宜茶葉生長,一直有“華東第一綠”的美稱;二是多年來當地茶葉加工技術水平提高,這里的茶葉有著以花蜜香為主的特色香氣;三是當地茶農種茶經驗豐富,注重茶品質,經常交流學習、“斗茶”。
陳曦恩從小就和家人上山采茶,對茶葉加工也耳濡目染,但真正想從事茶葉發展,還是得經過一番學習。他從掌握最基礎的茶葉加工工藝開始,由爺爺手把手地傳授。比如,茶葉殺青時,對鍋爐溫度的掌握“全靠手感”,溫度達150℃-180℃時,才可以把青葉放進去。陳曦恩說:“現在改用溫度計了,制茶機器也在不斷更新換代。”
陳曦恩是上尤溪縣九香茶廠的負責人,加上他的父親、母親和弟弟,茶廠共4個員工。茶廠主要加工春茶,其他時間根據客戶需要進行加工。
近年來,尤溪縣在扶持茶葉種植、推進茶業現代化發展,打響尤溪紅茶、尤溪綠茶等品牌方面,下足了功夫。尤溪茶人的質量、品牌和抱團發展意識變強,成立了尤溪縣茶葉加工協會,開展民間斗茶賽,茶企茶農積極參加各種茶葉推介活動等。加上前些年茶葉效益好,更是帶動了當地茶葉面積、產量提高,僅臺溪鄉,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已達100多家。
在陳曦恩看來,自家茶廠的發展,只是尤溪茶葉發展的一個縮影。陳曦恩的爺爺做茶時,就是加工茶葉,再找客商賣掉就好。如今,茶葉行情隨市場波動大,要在市場競爭中勝出,就必須講品質、打品牌。
九香茶廠主要生產中高端茶葉。為了提高茶葉品質,陳曦恩到北京、上海、山東、江浙等地的知名茶葉批發市場考察,參加茶葉培訓班,熱衷民間斗茶等。他致力于工藝創新,每年都會挑出一批茶葉進行新工藝嘗試,鉆研新的茶葉品種和沖泡方式等。2014年,茶廠注冊了商標“親曦”。
他還嘗試延伸產業鏈,制作茶葉工藝品。去年12月,他用茶沫、茶碎片,制作了一批茶餅,印上圖案,作為汽車掛飾等,既可以去除異味,也是很好的擺飾品。
近兩年,隨著市場行情波動,茶葉價格有所降低,茶葉利潤降低,陳曦恩開始嘗試網上銷售,以降低成本,提高茶葉利潤。目前,他正著手茶葉禮盒包裝設計等事宜,爭取8月上線。
在陳曦恩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茶廠面積從30多平方米拓展至200多平方米,每年的茶葉加工產量也從1000公斤提高到目前的5000公斤、可創產值150萬元。
陳曦恩說,當地有不少像他這樣的年輕茶人,成為茶葉發展的“茶二代”“茶三代”,有的專門做電商,有的專注茶葉創新研發,當地正以新模式發展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