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走進循環經濟產業園一門閘村17組施衛兵的萵筍地,地里的萵筍郁郁蔥蔥,比別人家明顯高出一截,長勢喜人。“今年我用了區上推薦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按照施肥建議卡上的說明,用肥少、肥效高。你看今年的萵筍葉多厚、根多壯,解決了空心根的問題,產量肯定高。”談起測土配方施肥的好處,和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的施衛兵深有感觸。
近年來,循環經濟產業園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起到了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護環境和確保農業增產增收等多種作用。為實施好測土配方施肥,該區成立由土肥、農技、科教等站室技術骨干組成的專業技術組,負責技術實施。同時,開展聲勢浩大地宣傳培訓,把農民培訓及宣傳發動作為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并與科技入戶、新型農民培訓等項目相結合,做到家喻戶曉。
在土樣采集上,該區突出個性化服務,重點為500個科技示范戶取土。對土樣采集實行追究制及驗收制,做到每一個土樣三齊全,即標簽、采樣表、施肥調查表三齊全,從而保證了全區土樣采集的規范和科學。為了保證肥料配方的準確性和施肥方法科學性,該區組織技術人員科學制定試驗方案。在每個施肥分區單元設置配方施肥、農戶習慣施肥、空白施肥3個處理,以當地主要作物及其主栽品種為研究對象,對比配方施肥的增產效果,校驗施肥參數,驗證并完善肥料施用配方,改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參數。截至目前,該區共完成和安排田間示范試驗、校正試驗各17個,土壤肥力定位監測試驗17個及肥料利用率試驗5個,氮肥梯度試驗5個。
施肥建議卡是測土配方施肥最直觀的一項工作,也是指導農民科學施肥的一個重要手段。為此,該區把施肥建議卡發放工作作為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一項重點來抓,采取行政與供應網絡兩個渠道發放,即建議卡二套,一套由區村干部發放,一套由配方肥供應點發放,做到無遺漏,同時要求每村在集中點或大路口張貼,今年全區共計發放施肥建議卡2萬份,指導農戶科學施肥1萬人次,農戶按方施肥面積達4萬多畝。
區管委會副主任石海兵介紹,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全區的推廣、運用,不僅是促進了農作物增產、農業增效,更關鍵是促進了農民施肥觀念的轉變。以前“糞大水勤,不用問人”“重氮肥、輕鉀肥、重化肥、輕有機肥”的施肥觀念逐步改變,“有機與無機肥搭配;大元素與中、中微量元素搭配;氮、磷、鉀搭配”“缺什么補什么”“吃飽不浪費”的科學施肥觀念開始深入農戶。據農戶粗略統計,根莖、葉菜類、瓜果類作物等增產效果更好,更重要的是農產品品質好、商品率高,用配方施肥種瓜果,瓜果更甜、口感更好,送到城里賣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