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東至縣潤友養殖專業合作社,正趕上該社負責人凌友平劃著小船,在水面上收集小龍蝦。“養殖場看上去是一片魚塘,其實是一塊上好的水稻田。”一旁的新豐圩村支書姚禮彪告訴記者。
潤友養殖專業合作社位于東至縣大渡口鎮新豐圩村,是農業部第八批部級健康養殖示范場地。“這里共有40畝的水面,去年冬天放養了龍蝦苗,現在是收獲季節,每天早上5點左右就來收龍蝦了。”凌友平說,“從5月20號開始收獲小龍蝦,每天收獲都在200斤以上。截至目前,已賣了4萬多元。”
三年前,新豐圩村作為國土資源部基本農田改造試點村,對村里的土地進行了標準化改造,田成方,路成行。經過流轉,現在全村農田都可以進行機械化耕作。“這兩年,一稻一麥的種植模式成為種糧大戶們的首選。由于糧食價格一直很平穩,農民增收的難度加大了,種糧大戶們都在想辦法開拓增收的渠道。去年,潤友養殖專業合作社嘗試在水稻田里養鱖魚和小龍蝦,看來路子選對了。”姚禮彪說。潤友養殖合作社以40畝、60畝水稻田為一個單元,在稻田四周開挖環型水溝,溝中養殖,田中種稻,實現稻魚蝦共生。魚蝦池中的肥水供水稻生長,可以不用或者少用化肥,水稻的秸稈又是魚蝦過冬最好的場所。
水稻田里魚蝦樂。生態養殖還給潤友養殖合作社帶來了新的訂單。“今年,這片水稻田已被東至縣興隆公司看中,簽了合同,他們提供新型香米稻種,所產的稻子全部回收。”凌友平的笑容掩飾不住,“到6月20號,我們就要把水放掉,開始種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