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一季度虧損8300萬 雛鷹農牧囤貨待豬價放晴

   日期:2014-05-07     來源:新觀察金融報    瀏覽:386    評論:0    


  侯建芳直言,雛牧香的經營效益不理想。


  雛鷹集團相關負責人曾對外表示,雛牧香的豬肉不僅不會降價,未來,雛牧香還將擴大高端豬肉的占比。“目前,雛鷹農牧的生態豬僅有幾萬頭,占比非常小,但是以后肯定會擴大。”雛鷹農牧證券事務代表貢妍妍向新金融記者透露。


  鎮定的舵手


  盡管外界的一些反應對雛鷹農牧不利,侯建芳的內心卻非常堅定。他告訴新金融記者,從事養殖業26年,除了1995年遭遇虧損,近些年,他還沒有真正的虧損過。


  相關資料顯示,雛鷹農牧成立于2003年。然而,對于養殖業來說,這是一個不堪回首的年份。因為在2003年,SAS病毒降臨,并迅速流行,在給全球人類健康、經濟發展造成傷害的同時,也給養殖業帶來了嚴重災難。


  “那時候我們的養殖結構90%是雞,豬只占了10%。”侯建芳說。當非典來臨,他手中存有40萬套種雞,但是肉雞價格已跌至1.6元/斤。“甚至1.6元都沒人要。”靠著“強制退羽”(一種養殖技術,即停止或大量減少給雞喂食,造成其營養缺乏,從而達到讓雞退羽的效果,侯建芳所使用的辦法周期為50天)換來的50天時間,侯建芳撐過了非典。


  這之后,他意識到“單一的養殖模式,抗風險能力太差。”并開始考慮“兩條腿走路”。


  2003年下半年,非典消失,雛鷹擴大了養豬規模。然而,剛剛經歷過非典打擊的養豬業又迎來了行情低迷的周期。2004年,豬價一直處于低價。剛成立不到一年的雛鷹農牧迎來了新的打擊。


  “當時差點抗不過去了。”因為每一次行情不好,多數中小型養殖戶都不得不退出。唯一堅持下去的辦法,只有大量的資金注入。最終,雛鷹農牧多處募集千萬資金,挽救了新生的自己。


  “2007年行情不好的時候也是,再沒有資金注入就抗不過去了。”侯建芳說。


  當時已從業近20年的侯建芳心中有底,相信低谷之后,必然會有下一個高峰。所以,每一次低谷,在募得資金后,他都堅持趁谷底時機擴大規模。


  “這個行業不會‘順’,因為是3年一個周期。但是每當‘虧’的年景到來,我就大量發展一下。”侯建芳所謂的發展辦法,就是增加自己的生豬存欄量,等到行情好轉,再賣出去。


  2008年,生豬行業迎來暴利的年景,靠著2007年行業低谷的存欄,雛鷹農牧規模已經翻倍。同時,考慮下一個周期會面臨的募集資金的問題,雛鷹農牧開始考慮上市。2年后,行業低谷再次來臨,雛鷹農牧靠IPO募得資金11.73億元,靠著“豬肉第一股”的優勢,該數字比預期高出5.67億元。


  然而,靠著掌握的經驗和規律讓自己不斷壯大的雛鷹牧業這次所面臨的問題似乎不再簡單。因為行業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多數大規模企業不愿在低谷時拋售,生豬存欄量并沒有迅速減少,導致低谷已經延期半年反彈。


  接下來,有行業分析師認為,此次低谷仍然不會快速恢復,會延遲到7月左右。即便如此,距離現在也還有兩個月時間。對于一個生豬出欄量近200萬頭的企業來說,每一天都意味著巨額的投入。


  為了穩定自己的規模和增速,雛鷹牧業已在前面幾個月投入大量資金,加上新增加的貿易項目和投入,侯建芳承認,雛鷹牧業也面臨資金壓力。


  4月,雛鷹牧業對外發債8億元,公開說明是為了補充流動資金。侯建芳表示,本次募資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行情變動所帶來的壓力。


  囤貨待晴


  跟前幾次行業低谷時做法相同,雛鷹牧業從去年開始已經著手為今年的行情做準備。投資1億元建設冷庫項目,為囤貨做準備。此外,還增加了屠宰項目。為了增加產品消化速度,雛鷹牧業去年一年開設了200家專賣店,并增加了熟食加工。


  侯建芳告訴新金融記者,2013年豬肉價格雖然低,但是沒有跌破成本價。因為雛鷹全產業鏈建設已接近完成,整體利潤比同行業其他企業還要高一些。


  今年2月開始,當時每頭生豬的交易價格為12元/公斤左右,每頭虧損50元左右,雛鷹牧業便開始利用去年所建冷庫囤貨。侯建芳介紹,冷庫總共是3萬噸級的,現在已使用1/3.


  雛鷹的生豬養殖主要分為五個環節,即購買原料,制作飼料,養殖,交易,儲存。現在,生豬養殖和交易環節每頭大概虧損350元,而儲存的成本在每頭100元。


  侯建芳告訴新金融記者,這也是雛鷹牧業2014年一季度報表虧損的主要原因,因為豬肉都沒有賣出去,但是儲存成本等都在增加。


  “我們不去追求每個月、每個季度都賺錢。”他說。對于冷庫的儲存時間,他顯得比較有信心,“至少能存一年。”


  不過,河南一大型冷庫制造企業銷售經理龐新濤告訴新金融記者,理論上,這種大型冷庫存儲冷鮮肉的時間在9個月。不過在這9個月時間內,存儲也存在不少風險。


  “雛鷹牧業所使用的3萬噸級別的冷庫在行業內算大型冷庫,一般使用的是氨機制冷,標準溫度是零下18℃。這種設備需要12人左右的操作工來控制溫度,但是因為人工操作不穩定,有時候溫度能達到零下7℃-8℃,這樣,冷庫內就容易滋生細菌,產生食品安全的風險。”龐新濤說。除此之外,豬肉長時間放置水分會有所流失,口感也有所下降,對之后的銷售會有影響。


  對于維護成本,龐新濤表示,這種冷庫每天的電費在6000元左右,加上人工成本,每天需要7000元左右。


  不過侯建芳表示,即便如此,等低迷行情過去,也能減少雛鷹牧業的虧損。


  5月20日,商務部將針對生豬市場進行第二批收購存儲,這對于整個行情來講,算是一個好消息。3月底,商務部曾進行過第一批存儲,但僅有6.5萬噸,沒有達到調節市場的作用。


  而對于雛鷹農牧來講,虧損多還是少,是能再次成為大贏家還是墜入另一個谷底,都得交給市場來決斷。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