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植保飛機、茶葉自動修剪機、農藥噴灑機……近日,30多臺(套)“智慧農機”在嵊州市黃澤鎮明山茶場一一亮相。來自紹興各區、縣(市)的農技專家和茶葉大戶無不被這一場景所震撼。
嵊州有18萬畝茶園,茶葉生產中的施肥、噴藥、采摘等作業,原先基本以人工為主。此次展示的新農機,從茶園田間管理、修剪采摘,到植保、炒制,一條龍全覆蓋。操控小飛機的無錫漢和航空技術有限公司售后負責人郭建成介紹,植保無人機一次可載重15公斤農藥,作業12~15分鐘,可噴灑20~30畝茶園。除去中間加油的時間,一臺無人機一天可噴霧300畝。若用人工操作,一個人一天只能夠噴霧10畝左右。兩者比較,無人機不僅省時省力,還能提高作業效率,尤其在高山茶園管理上,更加顯示出這一現代化機械設施的優勢。
“農業機械走進茶園,大大提高了茶葉生產效率,使世代躬耕山野的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推廣茶園標準化、規范化、節約化生產,確保農林食品安全。”嵊州農林局茶葉科科長鄒宇峰說。
新農機、新農藥要使廣大農林戶真正受益,得靠運行新模式。為此,嵊州以農場合作社為基礎,組建了植保服務隊。農業機械的采購資金由政府出一部分,合作社自籌一部分來解決。技術服務方面,以農場合作社的技術人員為骨干,提供統一的植保服務,所產生的費用由政府和服務對象共同承擔。
“推廣農林業全程機械化,是傳統農業轉向現代農業的標志之一,也體現了‘機器換人’在農林業中革命性的飛躍。嵊州有豐富的農林資源,有些農機可以推廣到連片經濟作物上,這對農林產業的轉型升級有促進作用。”嵊州農機管理站站長樓澤一介紹,嵊州將全面實施農林業生產“機器換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