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yǎng)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湖北少施化肥百余噸 一舉增效6000萬

   日期:2016-05-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078    評論:0    

湖北云夢縣是全國首批無公害蔬菜示范縣、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創(chuàng)建示范縣,2015年農業(yè)部出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云夢被列入南菜北運基地化肥減量增效試點縣。

  試點一年來,云夢縣綜合運用測土配方技術,精準使用商品有機肥,充分利用有機肥源,成功減施化肥約155噸(純量),幫助農民增收6370萬元。

  大肥大水菜地“歇菜”

  快到土豆成熟的季節(jié)了,云夢縣隔蒲潭鎮(zhèn)大余村的2000畝土豆田里,綠油油的莖葉青翠欲滴,十分惹人喜愛。這里是該縣化肥減量增效核心示范區(qū)之一。

  4月21日一大早,三組村民左大平便蹲在自家田壟上,挖土豆。每挖出一個,她都小心翼翼地扒開表皮上的土,仔細打量起來。一連挖了幾堆,她的臉上才露出笑容,對記者說道,“今年的土豆幾乎沒什么黑斑,個頭又大又光滑,肯定能賣出好價錢!”

  左大平所說的黑斑,其實是土豆瘡痂病的表現(xiàn)。這種病害,會使土豆表皮層出現(xiàn)黑色病斑,外觀極為不雅,商品品級大為下降,帶來一定經濟損失。

  2011年,大余村土豆瘡痂病尤為嚴重,有的田塊甚至完全絕收,村民們忙向縣農業(yè)局求助。經農業(yè)專家會診,原來是濫施化肥惹的禍。

  縣農業(yè)局土壤肥料站站長王金明告訴記者,蔬菜需肥量大,耐肥力強,農民種菜,“大肥大水”現(xiàn)象比較嚴重。當地菜農長期施用未經腐熟的生雞糞,將大量病菌帶入土壤,加重土壤病蟲害,并降低土壤有機質,農作物無法吸收營養(yǎng)成分,影響產量和品質。菜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穩(wěn)定產量,又過量施用高濃度復合肥,導致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土壤產出率繼續(xù)下降,以此惡性循環(huán),最終引發(fā)減產甚至絕收的惡果。

  不僅僅是土豆,當地藜蒿、蓮藕、大蒜及大棚蔬菜,氮肥、磷肥用量都過大。據縣土肥站對2012年到2014年城郊菜地用肥調查,平均每年每畝化肥用量在71.5公斤左右。同時,不合規(guī)有機肥生雞糞等使用量也較大,超九成的菜農平均每年每畝施用生雞糞1000至2000公斤。

  精準施肥缺啥補啥

  “過去粗放的施肥方式,破壞土壤,影響作物生長。現(xiàn)在我們提倡的化肥減量增效,不僅僅是單純地減少化肥用量,更要改變施肥方式、調整用肥結構。”縣農業(yè)局局長黎少華說。

  如何改變?變粗放為精準。該縣聯(lián)系科研機構,針對不同作物、不同區(qū)域開展高產高效技術研究,篩選出一批新肥料產品,如蔬菜配方肥、商品有機肥、功能微生物肥料等。同時,繼續(xù)夯實測土配方施肥基礎性工作,以蔬菜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科技示范戶為基礎,按80到100畝為基本單位,進行土壤化驗和植株檢測,建立起擁有近萬個樣本的全縣蔬菜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tǒng),為菜農精準施肥提供科學依據。

  如今,左大平不施生雞糞了,改用商品有機肥和生物肥,并配合植保露。她說,這是專家為她專門定制的配方肥。有機肥為土壤提供有機質。生物肥能夠抑菌,加強土壤松散度,便于肥料吸收。植保露是微生物制劑,具有肥、藥雙重效果,使用后為土豆的根系生長構建良好環(huán)境,奠定高產穩(wěn)產基礎。

  在云夢縣義堂鎮(zhèn)農技服務站,記者見到了被左大平稱為“專家”的智能配肥機。機器與縣農業(yè)局、肥料廠家聯(lián)網,共享全縣蔬菜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tǒng),提供定農戶、定田塊、定作物的個性化施肥服務。農民購買肥料,只需輸入自己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村組信息,就能在機器觸摸屏上看到本組田塊上不同作物的測土配方數據。確認后,機器便據此進料、稱料、拌料、配置成袋,立等立取。全縣目前有四臺智能配肥機,每臺年服務面積8000畝左右。

  除了施用配方肥,農技人員還指導農民灑生石灰,對酸性土壤進行改良;適當輪作換茬,以減少病蟲害發(fā)生;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肥料和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少施化肥,不施生雞糞,科學精準施肥,左大平的耕地獲得新生。她告訴記者,施用配方肥以前,每畝地收獲土豆約3000斤,如今可穩(wěn)產在6000斤左右。土豆收獲后,他們還會種一季毛豆。豆科作物具有養(yǎng)地功效。她家種了15畝“土豆+毛豆”,每畝純收可過萬元。

  減肥不易難題待解

  化肥減量增效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用有機肥替代。黎少華介紹,云夢也是我省的畜禽養(yǎng)殖大縣,未來除了推廣商品有機肥,該縣還將積極推進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和秸稈養(yǎng)分還田,充分利用有機肥源。不過,有機肥想要走進千家萬戶,依然不容易。

  首先,當地蔬菜生產多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為了防范市場風險,農戶在一個季節(jié)要種多個品種,品種繁多,每個品種種植面積不大,加大了新肥料、新技術推廣難度。

  其次,從綜合價格、勞力成本看,農民施商品有機肥與直接施生雞糞,成本每畝高出100多元,導致農民購買施用商品有機肥的積極性不高。據介紹,一畝地施1500至2000公斤雞糞,原料成本需花120元到150元。購買雞糞后,由養(yǎng)殖場派人直接施入田中,農民不用操心。而商品有機肥需每畝施160至200公斤,原料成本在160到200元,還得自己施。對此,王金明建議對有機肥的使用主體和生產主體進行財政補貼,從政策上支持有機肥推廣應用。浙江、江蘇等省已在實施激勵政策。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