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婦女節過去了。不知道在這個日子大家是不是總能想起那句話“婦女能頂半邊天”。作為一個在鉀肥市場摸爬滾打7、8年的筆桿子,一聽到這話,我就會莫名其妙地想到硫酸鉀:同樣是重要的鉀肥品種,含量也差不太多,硫酸鉀是不是應該和氯化鉀各頂半邊天呢?
煙草、茶葉、水果的生產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硫酸鉀不僅能提高這些經濟作物的產量還能改善它們的品質;干旱地區施用硫酸鉀可以避免有害氯化物的積累保持地力穩定保證豐產;另外,隨著對硫酸鉀重要作用認識度的提高,硫酸鉀型復合肥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可以說,硫酸鉀在肥料中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尤其是在2020年化肥施用零增長的大目標下,其優質高效的特性定將得到更多的重視。
從青上將曼海姆硫酸鉀生產技術帶到大陸,到國投羅鉀120萬噸鉀肥項目建成投產,再到青海資源型企業成為硫酸鉀行業發展的“生力軍”,我們的硫酸鉀事業一直在蒸蒸日上。然而目前在我國的鉀肥消費中,硫酸鉀的比重還不足30%,所以硫酸鉀市場的前景依然十分廣闊。
不過革命的道路總是曲折的,硫酸鉀行業已幾經考驗,就在目前也正經歷著新的挑戰。由于2014年時硫酸鉀需求量大增,尤其是價格大漲,收獲了令人眼紅的業績,所以產能爆發式擴張,使得供應增長速度短時間內遠超需求增長,進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嚴重問題。近些年硫酸鉀的全年實際需求平均只有300萬噸左右,而據中國化肥網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曼海姆工藝硫酸鉀產能達到260多萬噸,當年實物產量也達到了190萬噸左右;水鹽體系硫酸鉀產能約350萬噸,當年實物產量超過200萬噸;另外,芒硝、硫酸銨工藝產能(計劃)數十萬噸。嚴峻形勢已是不言而喻。
是的,要重視硫酸鉀的重要性,要爭頂半邊天,但是也要認識到這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產能的異常擴張只能讓我們無奈地面對行業洗牌。據了解,已有曼海姆廠家表示將退出市場,其中有老牌企業,也有去年才新建的企業;另外,由于價格大跌,甚至對于青海資源型企業都已近乎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這些廠家臨時轉回生產氯化鉀,據稱要等到4、5月份才能恢復硫酸鉀生產,就連老大哥國投羅鉀也重新審視市場形勢,調整了產銷計劃。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雖然市場的調節是必要的、是不可隨意干預的,卻也不能完全聽之任之,起碼應該有所布局、重視統籌,絕對不可以像很多地方的路,總是刨了修、修了刨、刨了又補的。要警醒,追隨潮流永遠只能是做的而不是說的,我們要做的是真真正正的優化產品結構,是提高產品質量和利用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嘴上提提市場化、筆上寫寫供給側、會上聊聊十三五。我們要以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能總是一刀切。
所以有些問題必須趕緊重視起來盡快解決。比方說,要搞環保,卻未能保護好搞環保的企業;再比如,要市場化,卻遲遲不放開出口。
曼海姆硫酸鉀的生產有燒煤的,也有燒氣的和燒油的,目前重油已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而響應環保政策要求,天然氣燃料正逐漸取代煤炭。近年來對于化肥行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逐漸取消,化肥成本不斷提高,不過煤炭價格已多年處在低端,按照目前的各項成本計算,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燒氣的曼海姆硫酸鉀成本要比燒煤的高100元/噸左右。那么當前異常惡劣的市場環境下,在行業洗牌的浪潮中,難道我們要先把環保更高的燒氣的廠家洗掉?
目前硫酸鉀的出口關稅是600元/噸,2015年硫酸鉀出口總量不到8萬噸,這個數字只占全年產量的不到2%;與此同時,氮、磷關稅頻繁調整,目前尿素關稅只有80元/噸,二銨只有100元/噸,而鉀肥關稅已經三年未有變化;更關鍵的是,一方面我們使用著高價的進口氯化鉀,一方面高關稅下我們卻只能低價出口硫酸鉀。另外,2015年硫酸鉀產能大增,這雖是造成當前不利局面的最主要原因,但也不能完全抹殺其增加了國內鉀肥生產能力、提高了鉀肥自給率的貢獻,而且大范圍的退出行業必然也會造成一系列新的不安穩因素。所以,是否可以制定一個更行之有效的出口政策,哪怕只是臨時性地降低出口關稅,以幫助硫酸鉀軟著陸呢?
硫酸鉀要爭頂半邊天,需要所有企業的努力,也需要更多的人站出來呼吁一個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在政府合理有效的引導下,相信這一切都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