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田生產中,農戶十分重視氮、磷、鉀這三種大量元素的施用,過量使用者也不在少數,而往往忽視起著同樣作用的中微量元素。
其實,無論小麥還是玉米或是其他作物,生長發育都離不開碳、氫、氧、氮、磷、硫、鉀、鎂、鈣、鐵、錳、鋅、銅、氯、硼、鉬這16種營養元素。其中碳、氫、氧主要由空氣和水供給,其他13種營養元素主要由土壤供給。根據在作物體內含量的多少,一般將必需營養元素分為大量營養元素和微量營養元素:大量營養元素有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9種(也有將鈣、鎂、硫稱為中量元素的),它們的含量占作物干重的百分之幾十至千分之幾。微量營養元素有鐵、硼、錳、銅、鋅、鉬、氯7種,它們的含量占作物干重的千分之幾至十萬分之幾。這些元素在作物體內不論數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種營養元素供應不足,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將會受到影響。通常氮、磷、鉀三種元素作物需要的數量比較多,而土壤中可提供的數量比較少,常常須通過施肥才能滿足作物高產的要求,因此稱為“作物營養三要素”或者“肥料三要素”。
小麥和玉米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元素的種類、數量和比例都有不同的要求,其規律是:生長初期吸收的數量、強度都較低,隨后逐漸增強,到成熟階段,又趨于減弱。小麥在返青期以前,對氮、磷、鉀的吸收量分別占生育期吸收總量的17.04%、11.11%和9.75%;拔節至開花期,是氮、磷、鉀的吸收量最多的時期,分別達到71.97%、92.57%和100%。
因而,農戶在生產中,不僅在播種期間,大量施用三元復合肥作底肥,而且在生長過程中追施氮肥或氮鉀復合肥。卻很少有人噴施或追施中微量元素,而往往限制作物正常生長的就是這些元素,它們的豐缺決定著作物的生長狀況。當土壤中缺少某種元素,作物出現某種病害或缺素癥狀時,才急于補充。補充及時生產狀況尚好,補充不及時往往造成減產或絕收。
其實,無論種植何種作物,中微量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微量元素用量雖然不是很多,但種類較多,長期不予追施也往往免不了缺這缺那,直接影響作物的品質和產量。這就要求我們在作物生產中對某些敏感作物,及時底施或追施所需中微量微肥。對于大多數大田作物,在底施或追施大量元素肥料時,及時補充中微量微肥。最好在苗期結合治蟲防病噴施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腐殖酸和抗病增產因子等的優質葉面復合肥,促進作物苗期根旺、苗壯,即所謂的“胎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