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促進水肥一體化在中國的應用和推廣,探討“十三五”期間節水節肥高效農業的健康發展,由復合肥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養分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諾貝豐(中國)化學有限公司承辦的2016水溶肥國際高峰論壇在京舉辦。在本次論壇上,水肥一體化政策、技術、產業鏈等都是熱議的話題。記者在會上感受到,中國農業在“十三五”有望邁入水肥一體化時代。
國內政策再加碼
近兩年來,圍繞水肥一體化的政策層出不窮。工信部赴山東調研水肥一體化推廣進程時提出要加大對水肥一體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并建議盡快出臺相關補助補貼措施。農業部等部門提出水肥技術有助于節水節肥、環保高效,助推農業現代化進程。按照國家《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要求,中國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總體化肥使用量,從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鼓勵緩控釋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發展。“十三五”期間,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將新增8000萬畝,實現總應用面積1.5億畝的目標,水溶肥料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新機遇。對此,全國農技中心節水處處長杜森指出,農業部已經提出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這也吹響了轉變資源利用方式、促進農業向可持續發展進軍的號角。
記者了解到,目前工信部、農業部、水利部等多部門已經加強了水肥一體化“十三五”發展政策研究和溝通工作。相關政策的出臺也是應對當前中國農業缺水的現實。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高級工程師顧濤在會議上介紹說,中國高效節水形勢嚴峻,目前河北等地的地下水超采嚴重。水肥一體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技術,更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現代農業的“一號技術”。
業內專家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水治理新思路,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2010年的0.50提高到0.53。如何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和精準灌溉已經成為“十三五”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主流趨勢。節水灌溉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農田有效灌溉率達到55%,節水灌溉率達到64%。更重要的是,“施肥”將會成為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設施的重要功能,這也為水溶肥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業內專家預測,隨著“十三五”國家對于水肥一體化政策的傾斜,水肥一體化技術未來要從設施農業走向大田農業,從經濟作物走向大田作物,從高端定位走向平民普及,從旱區普及到全國。水溶肥未來的發展將以需求為主,以“農戶”為突破口。尤其是水肥一體化的自動化管理技術,在“十二五”期間有了大量技術積累,將成為“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的對象。
高速發展的國內水溶肥行業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水溶肥料行業雖然發展勢頭迅猛,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市場混亂。水溶肥產品良莠不齊,缺乏主導品牌,有些廠家以次充好,魚目混珠。二是質量偏低。研發基礎薄弱,生產技術相對落后,肥料潮解、結塊、染色不均、雜質過多、水不溶物含量不達標等現象較多。三是配方不科學。不少水溶肥沿用復混肥配方,缺乏與作物需肥、土壤性質、灌溉方式、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充分結合,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四是價格居高不下。水溶肥料價格遠高于普通復合肥料的價格,尤其是部分進口產品價格昂貴,再加上試驗示范和推廣宣傳不夠,農民不愿意接受。
國外經驗可借鑒
資料顯示,水肥一體化技術在美國、加拿大、以色列等發達國家一直受到廣泛重視,尤其是以色列等農業發達國家更是將滴灌施肥等技術發揮到了極致,其水肥一體化應用比例達98%以上。在澳大利亞,2007年設立100億澳元的國家節水計劃,其中的一半用于發展灌溉設施和水肥一體化。美國是微灌面積最大的國家,25%的玉米、33%的果樹、60%的馬鈴薯均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反觀國內水肥一體化發展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差距較大,目前中國水肥一體化應用比例不到1%。據測算,如果到2020年中國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能夠發展到1.5億畝,年可節水150億方,節肥75萬噸,總節本增收900億元。
以中農業合作交流中心首席代表Kovtun Valery(科凡)表示,以色列出口額的60%是農產品,其中以經濟作物為主。以色列嚴重缺水,三分之二的土地干旱,農業人口少,耕地少,每年可用水只有15億立方米,這些自然條件決定了以色列用水成本高、人工成本高,必須發展高效的節水灌溉體系。在干旱農業方面,以色列已經領先世界,再處理污水占灌溉用水的60%。以色列高效農業的領先不僅僅體現在硬件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成熟的數控技術體系也相伴而生,節水農業已實現全自動化、數碼監測和手機控制。水肥控制直入根系,毫無浪費。農民不需要去地里,通過攝像頭、傳感器就能了解作物生長狀況,控制水肥灌溉,實現全部數字化控制。科技改變農業。以色列自1992年與中國在節水農業上建立合作,在北京建立了水肥一體化示范中心。自2001年起在新疆大力推廣了節水灌溉項目,現已占新疆農業規模的70%。2016年,中國的多個省份將投入大量資金推廣節水灌溉設施。
西班牙大學灌溉管理教授Jorge Garcia Morillo認為,水資源匱乏與分布不均是很多國家面臨的問題。由于中國農業較為缺水,這使得節水農業近年來在中國發展迅速。目前全球完善的水肥一體化系統在硬件上需要自動控水設備、水肥供給設備、土壤墑情監控設備共同組成;軟件上需要定制先進的管理系統軟件,并且做到手機APP遠程監控。除此之外,各方也應非常重視農民的培訓和教育,為他們建立了交流的平臺。我們還將新能源技術加入到水肥一體化體系,解決作物對積溫的需求,從而打造節能節水的整體解決方案。
領軍企業已出現
近年來,水肥一體化因節水節肥、增產增效、省工省力效果顯著受到市場的青睞。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立慶指出,截至2015年8月20日,農業部水溶肥料產品(正式、臨時)登記數量達到6869個,較2014年的5700個增加20%,增速十分可觀。“十二五”末,中國水溶肥產能達到700多萬噸,但產量僅310萬噸,產能發揮僅43%。一方面是龐大的產能,一方面是前景極佳的農業市場。杜森認為,中國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已經超過7000萬畝。水溶肥料是水肥一體化的關鍵一環,沒有高質量的水溶肥料,水肥一體化技術就難以落實到田間地頭。隨著水肥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對水溶肥料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目前,水溶肥料新產品研發如火如荼,金正大、深圳芭田、新都化工、魯西化工等一批大型肥企涉足水溶肥研發生產和推廣應用,為肥料行業轉型升級、走出產能過剩困境開辟了新路徑。
除了本土企業不斷深耕外,把世界上最先進的水肥一體化產品和經驗引入中國,讓中國農業在“十三五”期間獲得更快的發展。中外合資企業諾貝豐(中國)化學有限公司目前正在進行著這樣的努力。諾貝豐(中國)化學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剛介紹,諾貝豐(中國)化學有限公司是由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正大”)與以色列大型財團聯合投資的中外合資企業,注冊資本7億元人民幣,成立于2013年。公司專注于高端水溶肥的生產與銷售,為中國現代農業提供水肥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作為中國-以色列農業全面合作的典范,諾貝豐計劃在中國投資10億美元,打造全球最大的水溶肥企業。
產業鏈需打通
在水肥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面前,對水溶肥的質量提出較高要求。業內專家指出,水溶肥料與普通肥料相比,用于水肥一體化的水溶肥料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要求:一是水溶性要好,用于滴灌的水溶肥料一般水不溶物要小于0.2%,避免對過濾器、灌水器造成堵塞。二是溶解速度快,要能在常溫條件下迅速溶解,減少農民田間操作時間。三是與灌溉水的相互作用小,不造成灌溉水pH的劇烈變化,不與鈣、鎂等離子形成不溶物質。四是對控制中心和灌溉系統的腐蝕性小。
諾貝豐(中國)化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顏世來告訴記者,供給側改革對于水肥一體化趨勢來說,就是將“產品經營”轉變為“產業鏈經營”。水溶肥企業不僅要做產品,還要打通產業鏈,打造農業整體解決方案。如今最熱門的農資互聯網,在未來將成為互聯網金融工具,成為產業鏈平臺的血液。水肥一體化技術是正在發生的新一輪施肥技術革命。諾貝豐將世界上最先進的水肥一體化產品、技術和理念引入中國,可謂順勢而為,為行業而生。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清認為,好產品必須配套好技術、好服務,這樣經銷商才有可能扎實推廣下去。同時,水肥一體化解決方案離不開設備。水肥一體化的關鍵設備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滴頭、施肥器、實時監測設備、過濾設備、控制系統。這幾項關鍵設備必須根據土壤、作物的特點,科學選擇,合理配置,并且要做到定期檢查與維護。他認為,未來規模化農業對肥料需求的實質,是“專業的產品組合”加“專業的技術服務”,也就是現在熱門的作物生產完全解決方案。未來肥料市場將逐步回歸理性,過度包裝將受到抑制。肥料高效化、施肥模式化、配方簡單化、產品功能化、成本節約化,生態環保化都將是未來水溶肥產品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