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海南儋州:紅魚飄香情意長

   日期:2016-01-1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372    評論:0    
 

  “海南儋州紅魚干在東北一直備受歡迎,尤其是每到佳節,紅魚更是旺銷。我已經連續5年代理儋州紅魚干系列產品了。”1月9日,來自遼寧的儋州紅魚經銷商孫娟微笑著說。
 
  其實,作為“儋州咸魚”主打產品的紅魚干,不僅在東北是香餑餑,出口到韓國等國家后也深受歡迎。
 
  “儋州咸魚”的歷史源遠流長。儋州沿北部灣的漁民,早在上千年前就探索出用粗鹽腌制魚類等海產品的方法。祖祖輩輩薪火相傳,這樣的產品已成為海南省儋州市頗具地方風味的美食。
 
  儋州咸魚的代表是紅魚。在儋州,紅魚是人們過年時必買的年貨。過年時,在家里掛一條紅魚,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鴻(紅)運當頭,年年有余(魚)”,因此,儋州紅魚注入了意味深長的文化元素,成為當地的文化內涵。
 
  紅魚干是必備年貨
 
  在儋州,干紅魚是上等貢品,說它是貢品不是指專門給皇帝吃的,而是指它是出自深海的上等送禮佳品,給人送上一條干紅魚,那算是最好的禮品了。
 
  逢年過節,儋州人愛吃紅魚。但在以前,并不是每戶人家都能吃得上干紅魚,吃上紅魚是家庭富裕的象征。上世紀八十年代,每市斤干紅魚就要賣一塊多錢,對一個家庭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干紅魚是算只來賣的,你要么買一只,要么就站著看看過把望梅止渴的癮,沒錢人家是買不起的。
 
  如今,品質稍差的干紅魚在過年的時候要賣上三四十元錢一市斤,中等品質的要賣七八十元錢一市斤,上等品質的,漁民不會拿來賣的,他們留給自己吃,或是作為佳品送給自己的近親密友。
 
  “長坡米爛洛基粽,王五狗肉香透胸,馬井紅魚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這是一首在儋州當地流傳已久的民歌,歌中提到的馬井紅魚,就是儋州的漁業大鎮白馬井鎮出產的紅魚干。
 
  實際上,在海南菜里,咸魚茄子煲是平常最受大家歡迎的一道菜,這菜里的咸魚就是紅魚干。
 
  在儋州,最大的紅魚批零市場是那大城區里的紅旗農貿市場,市場里專設有海產品干貨攤位,一年到頭都在賣,別的農貿市場所賣的海產品干貨多數也是從這里進的。
 
  如今,每天來到白馬井周邊的農貿市場海產品干貨攤位,可以看到攤位上擺著紅魚、鰻魚、紅線魚、小銀魚、魷魚、魚鰾等10多個品種,其中以紅魚最多,每個攤位都是堆得高高的。
 
  這里賣的紅魚干產地主要來自白馬井、新英,也有一部分來自內地,但價格不一樣——本地的紅魚干要50到55塊錢一斤,內地的紅魚干則相對要便宜很多。當然這是現在的價格,春節前要普通紅魚干都要賣到80多塊錢一斤。
 
  儋州市民陳先生一提起紅魚便有說不完的感情,他說:“孩提時,吃上干紅魚是最高興的事,一小塊的干紅魚可吃上幾大碗飯,一點一點地吃,細細品嘗,其味無窮。過年過節,我父親常常買回一只三市斤左右的干紅魚,家里孩子多,切下巴掌大的一塊清水煮熟就可吃上三餐。肉吃完了,其頭用來煮干竹筍,或用來煮粥吃。紅魚粥趁熱吃,香甜可口,兄弟幾個吃得肚子鼓圓鼓圓的,吃完了就在飯桌邊喘粗氣。”
 
  陳先生說:“我比較愛吃紅魚,兩三小塊放到清水里煮熟,兩碗稀飯就很快下肚了,既省時又好吃。今年春節前準備去買幾條在海上曬干的‘極品紅魚’,拿回老家孝敬父母,送給親戚好友,也給自己和妻兒慢慢品嘗。”
 
  紅魚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通信、物流、電子商務等產業的繁榮,儋州紅魚早已“遨游”出島,暢銷廣東、福建、遼寧等國內多數省市區,甚至遠銷日本、韓國,乃至歐美部分國家,成為儋州乃至海南的著名特產。
 
  春節臨近,專門從事海產品業務的儋州創華實業有限公司顯得格外繁忙,國內前來訂購帶魚、紅魚等海產品的客戶絡繹不絕。
 
  來自遼寧的收購商李大姐提起儋州紅魚則贊不絕口,她已經連續五年來海南批發儋州紅魚運往東北市場銷售。“北方人特別愛吃這種儋州紅魚,每到過年銷量大增,而且平時也很旺銷。”
 
  主要從事紅魚加工、包裝、銷售等業務的儋州創華實業有限公司每到春節前紅魚干便供不應求。
 
  據介紹,為了保證紅魚一年四季供應市場,創華公司建設了4個保溫庫、4個速凍間和1個預冷庫,在漁汛期大量收購新鮮紅魚并利用冷藏技術進行保鮮,在陽光充足的季節分批腌制、晾曬、加工,每年加工紅魚600噸左右。
 
  儋州市副市長張廣英說,“儋州咸魚”產業具有多重比較優勢。這些優勢包括:一是歷史悠久。在儋州,咸魚的生產和加工已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可謂老牌產品,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底蘊。比如,咸魚中的紅魚產品,是當地人逢年過節時的饋贈佳品,寄托著“鴻(紅)運當頭,紅紅火火,年年有余(魚)”的美好愿望。二是品質有保障。儋州水產品主要來自海洋捕撈,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加入任何添加劑,主要通過鹽焗工藝制作,屬于原生態產品,口味純正,健康養生。三是具有市場主體。目前,該市已有儋州創華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從事咸魚產品的專業加工和經營,尤其是紅魚干產品俏銷市場。
 
  儋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儋州紅魚加工制作主要在新州、白馬井和海頭等鎮。目前儋州全市有海洋捕撈漁船4039艘,全年紅魚產量約20萬斤,為紅魚加工提供了豐富的原料。近幾年,儋州市投入資金,扶持企業改造和更新加工設備,對紅魚進行精加工,打造紅魚品牌,擴大銷售渠道,市場前景廣闊。
 
  舌尖上的儋州紅魚
 
  儋州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紅魚產業也是一個傳統產業,紅魚味道很好,然而卻來之不易,不少漁民仍歷歷在目,深刻地記得在海上經歷驚濤駭浪捕捉紅魚的情景。
 
  薛海明在儋州自己創辦了一家海明洋冷凍廠,而在這之前他也是一位經歷豐富的老漁民,在海上風風雨雨幾十年的打漁生活,讓他對儋州紅魚的感情至深。
 
  他說:儋州紅魚就是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夢想”,也是我的“衣食父母”。他介紹,儋州紅魚眼間隔寬而突起,全身鮮紅色,故俗稱“紅魚”。
 
  儋州紅魚是咸魚中的主打產品,讓人嘗之而終生難忘。他認為,一方面,儋州紅魚象征著“鴻(紅)運當頭,紅紅火火,年年有余(魚)”的美好寓意,因此在儋州及周邊地區,自古以來就有“無魚不成宴”的說法,沿海漁家“三牲”拜祖必有魚,尤以紅魚為上。
 
  他對紅魚開發出的系列產品如數家珍:傳統儋州紅魚產品主要包括紅魚干和紅魚粽兩大類,紅魚干以“淡鹽紅魚”為上上品,這種紅魚是漁民在作業中的船舶直接曬制的;其次,就是靠岸后曬的咸紅魚,還有用大量鹽腌制的“紅魚粽”。
 
  其中,紅魚干不僅可單獨成菜,它與不同食品搭配,還可制成各具風味的美味佳肴,比如可做成清蒸紅魚五花肉(即紅魚戲五花)、“紅魚山豬緣”(即紅魚燉山豬肉)、紅魚木瓜湯、香煎紅魚干,還有紅魚粥、紅魚飯等美食。紅魚粽與豬肉清蒸是味開胃的好菜,特別說明一下,這里說的“紅魚粽”不是端午節吃的用紅魚肉做餡的粽子而是紅魚加工的一種產品。
 
  紅魚的吃法很多,有清水煮熟來吃,有用五層豬肉和著煮吃,有用來做腌魚菜煲,有用來包粽子,也有人用少量放到火鍋里做調味品。
 
  他介紹,海南干紅魚的制作工藝要數儋州的最為講究,市面上賣的一般是漁民捕撈上船后拿鹽來腌制以防腐爛,船靠岸后,魚販才拿來開膛去肚,在太陽底下曬干,這樣制作的紅魚干色澤暗淡且很咸,沒有香味。真正品質極佳的干紅魚是漁民在海上曬干的,魚被捕撈上船后立即開膛去內臟曬干,不經過鹽腌制,這種干紅魚呈金黃色,聞之有香味,吃之香甜,余味無窮。“市面上賣的呈淡黃色的干紅魚,有些是船靠岸后魚販們用化學藥品處理過才曬干的,這種品質的魚外表倩麗,但食之無香味。”
 
  “紅魚產品大有文章可做。”薛海明說,紅魚產品除了以上兩大類干品外,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多個產品,如可開發“紅魚汁罐頭”“紅魚內臟罐頭”“紅魚戲五花”熟食系列等產品。
 
  故事中的紅魚
 
  吳錦菊的“紅魚情結”
 
  她13歲就走出家門,開始竄街進巷挑擔賣咸魚干。如今,這位昔日的 “紅魚妹”,已成為擁有一家年產值逾8000萬元的漁業龍頭企業負責人。她就是儋州創華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錦菊。
 
  戴著斗笠,穿著雨靴,穿著打扮樸素得不能再樸素,乍一看與漁港其他勞動婦女幾無二致,但是她卻經營著一家擁有十年歷史,且紅魚產品遠銷國內外的企業。
 
  吳錦菊感慨地說,“記得我第一次挑了30斤咸魚,運到白馬井集鎮。后來力氣漸漸練得大了,就挑到王五、中和、長坡等更遠的地方。”出生于1964年的吳錦菊,家住儋州市白馬井鎮福村。小時候她家有五姐弟,勞動力少,吃飯人多,因而家境并不寬裕。
 
  嫁人后便與她丈夫葉志健一起過起了“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丈夫每天出海打漁,她就負責將打來的魚曬成魚干,往各個市場去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她賣的紅魚干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好,每天都有人前來預訂,每天的紅魚干供不應求。
 
  1985年,紅魚干賣到廣東,1987年賣到香港,1992年賣到臺灣,2002年做全國市場,開始銷往國外……生意越做越大,紅魚干越來越受青睞。這樣,讓她有了萌生創業的念頭,開始拾起了從謀生到創業的夢想。
 
  吳錦菊說,這樣的轉變,該從1987年說起。當時,香港客商到白馬井漁港收購咸魚,價格高出本地市價。吳錦菊回憶,此事讓她很好奇也開始反思,為什么外地企業來收購,咸魚價格就不一樣呢?后來,她為其他老板打工,相繼跟船到廣州、福州等地銷售咸魚,慢慢地有了經營漁業產品的啟蒙意識。
 
  想法還得要有勇氣去實現,但是吳棉菊不怕,她說,什么都要嘗試,不做怎么知道你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好。
 
  2006年,已有一定商業眼光和經營經驗的吳錦菊,與丈夫一起成立儋州創華實業有限公司,起初也是粗加工整條的咸魚。2012年,她采用小包裝,其咸魚系列產品主要包括紅魚干、馬鮫魚、石斑魚等。
 
  隨著公司生產規模的擴大,吳錦菊的公司為周邊近200人提供就業機會,其中固定員工50多人。她說,目前,她的公司實行2000元保底工資加績效工資制,每月3日就及時發放上個月工資,干得好的員工,一般超過6000元/月。
 
  如今,吳錦菊的公司生產的產品,遠銷廣西、廣東、東北和韓國等國內外市場。但是她說,她還是“主內”,就是管理生產,至于銷售和業務,仍然由他丈夫去操持。
 
  憑著信譽和堅持,公司做大了,業務多了,產品供不應求。因為沒有大船,不能深海捕撈大魚,魚供應不上,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她下了血本決定自己造大船。為了闖深海捕大魚,從2014年8月開始,她與丈夫多方籌資600多萬元建造一艘200多噸位的大船。現在已開到遠海深海捕撈。
 
  吳錦菊介紹,建造大船不僅能夠到深海遠海捕撈大魚,而且還能改變傳統的加工方式,在海上捕到魚后,既可以當場加工,也可以在甲板上晾曬了再加工,改變過去在海上輾轉多天才運回港口加工的生產習慣,這也是今后企業發展的方向,有了自己的船才能持續發展。
 
  夢想一直在延伸。隨著業務的擴大,她開始琢磨著多元化經營,將產業鏈進行延伸,吳錦菊說,下一步她計劃引進更多機器,擴大生產規模,投資建設冰廠,專門為出海漁船供應冰塊,同時也計劃做深加工,將咸魚干做成“熟食品”、“即食品”,將其做成品牌,將產業鏈做大做長。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