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抓源頭、夯實供應基礎,建平臺、提升流通效率,強終端、保障市場平穩,降風險、維護菜農權益,重監管、確保質量安全,我市著力打造蔬菜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在抓源頭上,圍繞豆制品、瓜菜、草莓、葡萄、食用菌等優勢主導產業,我市加大土地流轉、資金、科技等扶持力度,促進了基地標準化、規模化種植。網上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農技110專家聯系基地,建成20個特色精品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創建4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創建精品特色農業專業村149個。在建平臺上,我市創新“基地采摘——冷鏈運輸——小區配送”新型電商業態,建設綜合性“智慧菜籃子”電商平臺,對接50個本地農產品基地,建設200家社區“智慧微菜場”,構建了覆蓋主城區的菜籃子生鮮直達配送體系。在強終端上,我市實施菜市場標準化升級改造,開展家門口果蔬店試點,進一步完善平價商店補貼等“菜籃子”價格穩定機制,每年用于支持平價商店建設和經營的資金規模原則上不少于價調基金總額的15%,全市目前共有18家平價商店,完成了15個菜市場改造,可解決30萬群眾買菜難問題。降風險上,我市將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拓展到了種植業、養殖業、特色農產品等十項,構筑了農業生產“安全網”,已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近10億元。在重監管上,我市加快以“產品流向可查詢、質量可追溯、產品可召回、責任可追究”為目標的質量安全追溯和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了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新機制,年檢測各類蔬菜樣品達15000個以上,農殘超標控制在5%以內,五年來全市未發生一起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