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賓陽縣鄒圩鎮舉行了全區土肥工作會暨第七屆“測產選肥、錢糧雙增”會議,從現場獲悉,廣西的3.1億畝次農作物都吃上了“營養套餐”,測土配方讓農民也都樂得合不攏嘴。
“先前種田只知道大水大肥,現在按方施肥,土地缺什么成分就補什么成分,農作物相當于吃了‘營養套餐’,吃得好又不浪費。”收完晚稻后的賓陽縣鄒圩鎮農民黃魏說,他今年采用測土配方施肥種植水稻,畝均增產糧食24公斤,畝節本增收45元。
此次廣西作物施用營養肥,面積居西南地區首位,多項推廣模式領跑全國。據了解,廣西農業系統每年均把測土配方施肥列入為農民辦10件實事之一。5年來,投入資金1.256億元,在98個項目單位建立了規范化土肥化驗室;采集土壤樣品23.25萬多個,植株樣品1.64萬多個;累計收錄3000萬項次數據、1.5萬幅土壤圖,集成建立了全區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各類田間試驗6370個,基本建立了水稻、玉米、甘蔗等主要作物的縣域施肥指標體系;形成了作物施肥縣級區域配方2941個,大中區域配方134個;共發放施肥建議卡1706.39萬張;研發的“廣西施肥點點通”——觸摸屏在500多個鄉鎮應用;發動了65家大中型肥料企業建立起40多個農化服務中心、160多個測土配方施肥終端配肥服務點和2000多個配方肥連鎖直供技術服務網點;示范推廣覆蓋了全區97.8%的行政村。
與此同時,廣西多項推廣模式居全國前列。一是在全國首創“測產選肥錢糧雙增”大型科技服務活動,100多個肥料產品在試驗田塊“同臺比武”,經銷商和農民現場選肥;二是推出“測土信息公示施肥方案上墻”技術入戶新模式,得到農業部的肯定并在全國推廣,被袁隆平院士稱贊為“技術入戶的好模式”;三是在全國率先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3184.77萬農戶(次)得到個性化技術幫扶服務。
據悉,測土配方施肥已成為廣西推廣面積最大、效果最顯著、最受農民歡迎的單項農業技術。羅城仫佬族農民用山歌這樣唱道:“傳統農業已落后,幾多汗水白白流;測土配方施肥好,又節支來又增收。”廣西土肥站統計數字表明,全區5年共增產稻谷291.92萬噸、玉米83.93萬噸,累計降本節收142.48億元,減少化肥施用54.06萬噸(折純量),相當于節約燃煤144多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0多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