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2020年農藥化肥“零”增長,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慕康國認為,需要落實好“精、調、改、替”四字方針,配合深化藥肥一體化的使用技術,下面是具體介紹:
精,是推進精準施用藥肥。通過目標地塊的信息采集、識別、施藥決策和可變量噴霧執行等農藥精準使用技術的執行,達到節約農藥、提高農藥使用效率和減輕農藥的環境污染,改善農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施藥工藝和施藥器械,從而實現精準用藥。精準施肥是充分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成果,根據不同區域土壤條件、作物產量潛力和養分綜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區域、作物單位面積施肥限量標準,減少盲目施肥行為。
調,是調整農藥和化肥使用結構。隨著高毒農藥禁限用的不斷深入,中國低毒、低殘留的綠色農藥比例越來越大,再配合科學的使用方法,通過農藥產品結構的調整,勢必將減少農藥的使用量。肥料方面,通過優化氮、磷、鉀配比,促進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配合。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引導肥料產品優化升級,大力推廣配方肥、緩控釋肥、葉面肥等高效新型肥料。
改,是改進農藥和化肥的施用方式。近年來,隨著大型植保機械和農用無人機的逐漸普及和應用,配合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產品,改變原有的散戶使用小型噴霧器施藥的方式,提高農藥的使用率。肥料方面,可通過研發推廣適用施肥設備,改表施、撒施、沖施為機械深施,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葉面噴施等技術,實行水肥耦合,減少養分揮發流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替,是環境友好型農藥肥料替代傳統的農藥和化肥。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研究和開發“水性、粒狀、緩釋”劑型已經成為農藥加工領域的研究熱點。肥料方面,通過提升耕地基礎地力,提高土壤養分的供應能力,減少作物對外來化肥養分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