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銷售區域一直是農貿市場改造的一大難題。水產品種類繁多,而市場內實際的攤位放置區并不大,經常會出現商戶占用市場通道的現象。而由此商戶產生的很多垃圾也就散落在了市場上,影響市場的環境衛生,早先的新倉農貿市場就是如此。為切實改善市場的衛生環境,新倉農貿市場進行了攤位調整,把原先設置在農貿市場門口的水產區域設置成占用攤位面積小的自產自銷區域,將水產區搬至市場中央,給商戶騰出足夠大的攤位,防止占用通道現象的產生。
而面對紛繁而復雜的市場秩序管理工作,新倉農貿市場采取了分類劃區的方式,將市場劃分成蔬菜區、水產區、自產自銷區等區塊,每家商戶有自己特定的編號。通過編號劃分,一方面是方便百姓消費,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了商戶互查和百姓監督的市場機制,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
在不斷注重環境衛生和市場規范的同時,新倉鎮也著力于打造居民自己的放心“菜籃子”。在新倉農貿市場記者看到,市場內特別設置了一個農產品檢測室。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從菜農那里抽取蔬菜進行檢測,確保市場內的蔬菜安全、可靠,讓老百姓吃得放心、買得安心。
針對新廟農貿市場使用時間長,市場老舊等特點,對新廟農貿市場的改造以突出實用為主。長時間的使用,市場內不少墻面都出現了滲水現象,而室內用于照明的電燈有些也已經不能正常開啟。此次改造,就對市場進行了墻面粉刷和屋頂加裝工程,對每家商戶也進行了電燈的安裝工作,進一步改善市場的條件,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而新廟農貿市場的農藥檢測室和活禽宰殺配套設施也基本投入使用,確保居民買上放心菜、吃上安心肉。
從今年年初開始,新倉鎮就著力于新倉、新廟農貿市場的民生工程的建設工作,項目總投資近150萬元,涉及攤位調整、空間布局規劃、活禽宰殺區域建設等工程。截止到目前,新倉鎮新倉、新廟農貿市場的改造均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