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厚、香滑、無苦澀味、齒頰留香……這就是新會陳皮與普洱茶的完美結合。作為第三屆中國•新會陳皮文化節的內容之一,第一屆新會“柑普茶皇”評選活動近日舉行,經過層層評選,天馬村7年老樹新會柑和云南勐海普洱茶結合制作的柑普茶成為首屆“柑普茶皇”。其余10件作品得分均在90分以上,被評為首屆新會“柑普茶皇后”。據悉,新一屆的新會陳皮皇評選活動也將在11月13日舉行。
當天,評選活動從上午持續到下午,專家們針對柑普茶的外形、氣味、湯色、口感、茶質等分兩輪進行評比,其中口感占的比值最大,達50%?;顒友埖綇V東省茶業行業協會資深評茶專家、華南農業大學以及中山大學茶業學科研究帶頭人作為評委。現場專家們單單評比氣味一環就分熱嗅和冷嗅兩個步驟,口感評比上更嚴謹,每喝完一個茶種都漱口。
“柑普茶的評選尚屬首次,還沒有專門的評選標準,因此,我們經過討論,決定參考紅茶與綠茶的評選標準,再根據柑普茶的實際情況作調整。如,評比取樣是3克,其中茶葉占2.5克,陳皮占0 .5克。第一輪評選中沖泡3分鐘,第二輪復評中沖泡5分鐘。”資深評茶專家、華南農業大學王登良教授介紹,“評比中,還看外形與工藝,有些柑普茶外形很好,但分數未必是最高,因為工藝會影響到陳皮與茶的融合程度。”
本次評比中,樣品有青柑,也有大紅柑,青柑清澀,大紅柑香卻淡。中山大學的戚康標教授建議,業界要不斷積累經驗,根據柑普茶的制作特點,制定出一套完整、科學的評比方法與程序。
經評選,新會區一陳皮茶制品有限公司的作品獲得最高分,被評為柑普茶皇。該負責人透露柑普茶皇的制作秘訣:“用的柑是天馬村7年樹齡的老樹新會柑,而普洱茶是勐海茶,制成后陳化3年。”
業界看法
今年柑普茶產量同比增10倍
新會柑普茶是當前養生保健的新興茶品,最初由棠下良溪村(原屬新會,現屬蓬江)進士羅天池從云南辭官后回到良溪村,將帶回的云南普洱茶與新會陳皮結合制成,有近200年歷史。而羅氏柑普茶制作技藝今年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會陳皮協會會長區柏余說:“柑普茶皇評選活動我們還是第一次舉辦,旨在給業界同行提供一個學習切磋平臺,借陳皮文化節的東風推廣柑普茶。”
區柏余介紹,近幾年,在全國茶業市場萎縮的情況下,柑普茶產銷卻是持續增長。預計今年柑普茶產量將是去年的10倍以上。近年柑普茶保健價值突顯,北方人對新會陳皮與普洱茶的接受度明顯提高。同時,梁艷顏也認為柑普茶產業也是新會柑、新會陳皮對外市場的一塊“敲門磚”,外地市場就算不認識新會陳皮,也很容易接受柑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