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東南州黃平縣是一個具有幾千年稻田養魚歷史的少數民族聚居縣。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宜人的自然條件十分有利于稻魚業的發展。今年全縣秋季以來,隨著各地稻田進入抽穗揚花和坐谷后,黃平縣各地農村呈現出一片“稻香魚兒肥”喜人景象。這里的“稻花魚”剛剛上市,就成了市民搶購的肉食品,每天都供不應求。
黃平縣各族群眾所投養的魚苗大多數是產自重安江下游的優質清江鯉,農戶只要在每年三四月份花上幾十元錢購買魚苗放入稻田后,不需給田魚添加任何飼料和不作一切病疫的預防,魚苗在短短的四五個月中,通過吸食稻田里的微生物和稻花、稻谷等,到秋收時節就能捕獲到每條0.25至0.5公斤左右的肉美味鮮的“稻花魚”。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稻田養魚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生活內容,還能促進水稻的增產豐收。因為魚類在水稻下活動,可大大提高泥土的疏松度,減少雜草生長,促進水稻分蘗,它是一項粗放型、投資少、見效快、風險低、無污染、收入高的水產養殖項目,因此深受廣大農村群眾的喜愛。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黃平縣11個鄉鎮農戶稻田養魚面積達20萬畝,以每畝養殖15公斤,每公斤40元計算,全縣稻田養魚產量就達300萬公斤,農民增加收入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