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安徽烈山鎮榴園村的石榴園內,一個個紅紅的石榴掛在枝頭,吸引著不少游人在園中采摘。塔山石榴協會會長宋繼承一邊忙著指導游客挑選采摘,一邊還不停地接聽外地客商的電話。從偏遠貧窮的小山村,到如今全省美好鄉村的典范,榴園村依靠小石榴做成大產業,把昔日的小山村變成了吸引八方游客的四季榴園。
榴園村石榴種植迄今已有千年歷史,在塔山石榴園內,至今仍有明清時期的古石榴樹千余畝。然而,在宋繼承的印象中,以前的石榴并沒有給村民帶來多少生活的改善——石榴銷售難、價格低。而這一切隨著石榴文化旅游節的連續舉辦,情況出現了明顯的轉變。來榴園的游人多了,石榴不愁賣了,價格提高了,收入更是一年高過一年。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他家的最好的石榴,最高也賣不過3元錢1斤。而現在石榴好點的能賣到8元1斤,僅石榴旅游文化節期間,游人自己到園里采摘的能占銷售量的20%以上。另外,采摘下來被游客在路邊直接買走的占銷售量的15%,外地客商前來采購的占30%左右,其余的全部放入恒溫貯藏保鮮庫,等到元旦春節時再上市賣個大價錢!
近年來,我市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充分發揮山水資源優勢,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資源,著力打造依山擁湖的精致之城、綠色之城。依托石榴資源優勢,依托石榴基地特色,依托石榴文化品牌,已成功舉辦了六屆石榴文化旅游節,建成了中國石榴博物館、游客接待中心。通過發展高效農業、生態旅游業,壯大石榴產業,烈山區被評為全國六大石榴基地之一。其中,“塔仙”牌軟籽石榴榮獲2007年北京國際林產品博覽會金獎,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獲“安徽省優質農產品”稱號。過去“養在深閨人不識”的石榴暢銷京、滬、蘇、豫、魯等十多個省市,而且銷售價格也比過去翻了幾番。
群眾嘗到了發展石榴產業的甜頭,種植石榴的積極性日漸高漲。目前已形成以塔山為中心,綿延50余公里的石榴種植基地生態群落。宋繼承介紹,目前協會目前共有石榴園2萬余畝,僅他家通過土地流轉等形式,就種植石榴300余畝,其中已掛果的30余畝。通過連續舉辦石榴文化旅游節,加上著力建設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美好鄉村,榴園村變得越來越美了,游客和參觀者也越來越多了,群眾的日子也像這枝上的石榴越過越紅火。據介紹,下一步烈山區將按照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以榴園村為中心,向周邊延伸,通過加大土地流轉力度,選育優良品種,發展石榴深加工,完善配套設施,將石榴產業做精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