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金州茶葉研究所所長、安康市茶樹良種研發中心主任、高級農藝師王衍成歷經20多年精心培育的“陜茶1號”,不僅填補了我省無性系茶樹品種空白,而且實現了茶葉品種從“群體”到“純種”的跨越。
1991年,王衍成得知今后茶葉發展的趨勢將是無性系種植。正是這個信息,改變了王衍成的人生走向。從此他開始在安康尋找可以培育的優良單株。之后由于沒有經驗,繁育相繼失敗。1998年,王衍成辭去工作,專做扦插育苗這件事。2006年依托公司搞試驗,分別在漢濱區雙龍鎮三星村和新華村建立品種對比試驗點和“陜茶1號”示范園,栽種面積逐步擴大。王衍成告訴記者,陜茶一號是二十多年前在雙龍鎮選育了一個優良的單品種,二十多年了,在選育的過程,也花費了一定的精力,現在成為國家級茶樹新品種,去年‘陜茶一號’被國家林業局頒發了全國植物新品種證書。
因為“陜茶一號”這個名字落地有聲,也讓王衍成看到了它的發展前景和不竭的生命力。陜茶一號茶園發展也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當時公司在雙龍鎮流轉土地發展三十多畝,最后發展到雙龍鎮的三千多畝,到今年年底 “陜茶一號”可以發展到3萬畝。目前,已累計建立“陜茶1號”母穗園、示范園1.1萬畝,具備建立1000畝苗圃,繁育1億株茶苗的生產能力。
現在,“陜茶1號”茶苗在全省各試種區成了俏手貨。因為“陜茶1號”,當地茶農種茶的熱情高漲。以前,大多數農民地里就種些玉米和油菜,一年到頭見不到活錢。現在,王衍成的家鄉雙龍鎮家家戶戶都種上了“陜茶1號”,每畝地光剪枝就能賺近萬元。“一到栽苗子的季節都在搶,一些茶農甚至因為搶茶苗爭得面紅耳赤。”王衍成笑著說。
據悉,近三年從雙龍鎮發展到大竹園鎮、到田壩鎮,可以說苗圃建設帶動了三個鎮,三個社區人員的就業,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從近幾年發展的情況看,群眾也看到了發展前景,陜茶一號不僅是老百姓看好,特別是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省市區把陜茶一號作為今后茶產業發展的重點,省政府文件把陜茶一號列為全省今后茶產業發展的一個主推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