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氮肥:政策加碼逼退落后產能

   日期:2014-08-25     來源:中國農資網    瀏覽:169    評論:0    
核心提示:  《合成氨企業環境守法導則》上周印發,涉及全國范圍內的新、改、擴建以及現有的合成氨企業,內容涵蓋清潔生產、建設項目環境

  《合成氨企業環境守法導則》上周印發,涉及全國范圍內的新、改、擴建以及現有的合成氨企業,內容涵蓋清潔生產、建設項目環境守法、污染防治及環境應急管理、環境管理制度、企業內部環境管理措施等,可稱為合成氨企業環保指南,是環保部門對企業環保管理的一種新舉措。這只是近年來,氮肥行業不斷出臺的環保政策中最新的一個。

  在不斷加碼的環保政策下,氮肥行業淘汰落后、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隨著環保投入的增大,一些環保無法達標的企業退出市場,為合規企業騰出了市場空間;而合規企業也在越來越嚴厲的環保政策下,加大了環保設施改造、挖潛增效力度,同時加快了產品的提質升級。   

  環保不行會被淘汰   

  由于環保法規升級,以及社會大眾環保意識的增強,一些落后的小氮肥企業被迫走上了關停之路。西南有家產能10多萬噸的小尿素廠,因氣味大、污染大,屢屢被周邊居民投訴,甚至發生周邊居民堵門停工事件,再加之尿素價格低,企業虧損嚴重,去年下半年該公司開始以檢修為名停產,今年決定徹底停產,退出化肥行業。

  “今后這樣的情況還將會更多。”《中國化肥信息》雜志主編何暉提出:“小化肥企業規模化淘汰時代已經來臨,有四類企業將走在最前面,一是環保歷史欠債多、污染重、環保嚴重不達標企業;二是周邊居民反應非常強烈、要求關停搬走的企業;三是經濟效益差,虧損嚴重企業,無力再支撐;四是地段升值企業,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過去較為偏僻的小化肥廠如今已靠近城區,地皮大幅升值,沒必要再搞化肥。”   

  加大投入確保達標  

  “環保政策不斷加碼,將迫使化工企業投入更多的財力和精力來提高工藝、技術、裝備和管理等各個方面的水平。所以,化工企業必須立足于當前節能減排的大背景,要充分認識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要將環境治理保護作為企業的政治任務,切實保障生產安全環保過關,不讓環保卡脖子。”晉煤集團副總經理、煤化工事業部總經理王毅一針見血地指出。

  山西晉煤集團總氨年產能1500萬噸、尿素產能1200萬噸、其他肥料產能635萬噸,是我國大型化肥生產企業之一。近年來,晉煤集團先后在化工企業中推廣應用了蒸汽梯級利用、“三廢”混燃爐、溴化鋰余熱回收等多項先進節能應用技術, 環保節能成效顯著。其中,噸氨綜合能耗累計1316.73千克標準煤/噸,同比下降2.26千克標準煤/噸;噸氨入爐煤耗1103.05千克標準煤/噸,同比下降14.93千克標準煤/噸;噸氨電耗1165.83千瓦·時/噸,同比下降81.44千瓦·時/噸。

  今年上半年貴州赤天化股份公司虧損達1.4億~1.5億元。即使在這樣的艱難條件下,赤天化公司所有的環保裝置都是滿負荷運行,環保監測次次達標。

  “赤天化的老化肥裝置是上世紀70年代投產的,企業每年要投資200多萬元進行環保改造;新上的煤頭化肥裝置,為了保證使用最先進的環保工藝和設備,環保投入達幾個億。我們在環保上是舍得投入的,企業虧損,也不能虧環保,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當然,如果政府部門能考量到企業困難,在企業環保上給些經濟補償就更好。”赤天化黨群部門工作人員如此表示。  

  產品向環保型發展  

  生產方面的環保還只是問題的一方面,現在,氮肥產品也必須向環保型方面發展。我國是化肥生產和消費大國,化肥的總產量和消費量均占世界1/3以上,過量施用化肥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的魔咒。2010年,環保部發布《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農業超過工業成為最大的污染源。由于化肥、農藥和地膜等農業用品普遍使用,水環境遭受污染。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介紹說,農業大量施肥導致全國農田pH值下降0.5個單位,土壤普遍酸化,發展生態型肥料刻不容緩。

  中國化肥信息中心主任陳麗表示,未來化肥產品向環保型轉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高度重視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部分重金屬是由化肥帶入的,今后必須執行更嚴格的重金屬標準,超標化肥不能投放市場;二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化肥企業要多開發緩控釋化肥以及測土配方肥,根據土壤特性及作物的需肥規律釋放養分;三是發展水溶肥,采用水肥同施,以水帶肥,配合滴灌系統需水量僅為普通化肥的30%,而施肥作業幾乎可以不用人工,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

  在肥料的科技創新方面,金正大遠遠地走在了許多化肥企業的前面。金正大集團副總裁陳宏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前些年金正大一直在大力發展緩控釋肥,推廣種肥同播技術,建成了世界最大緩控釋肥生產基地。如今他們又向水溶肥產業發力,隨著臨沭、貴州等水溶肥生產基地的建成,未來幾年,金正大水溶肥生產規模將達到100萬噸。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