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上腐蝕劑農作物秸稈變肥料,以前秸稈翻進土壤中,腐蝕時間長,當季秸稈產生的肥力利用率低,而在秸稈噴灑腐蝕劑后,腐蝕速度加快,栽種晚稻后一個月肥力就顯現。此舉可減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生產成本。
據了解,現在購買一公斤腐蝕劑價格只需2元,每畝地需3公斤,價格低效果明顯。肖志強介紹,購買腐蝕劑的資金由國家財政提供,當地農業部門免費發放給村民。今年該縣有6.35萬畝秸稈噴灑了腐蝕劑。
當地農業部門專家說,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高低,是衡量耕地地力的一項主要指標。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省化肥、不脫肥、作物抗逆性強,產量高、品質好。有機肥的來源除了有限的人畜禽糞便,主要就是腐熟的植物秸稈根茬。秸稈腐熟還田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護環境等作用,是利用廢棄農作物秸稈的有效途徑。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農業機械化耕作逐漸普及,在農作物秸稈還田過程中,秸稈全量還田對整田的耕作產生較大影響,尤其是我省,由于搶收搶種間隔短,很多地區采取焚燒方式解決田間富余秸稈問題,既造成養分流失又給環境帶來嚴重污染。為此,農業部立項研究秸稈快速腐熟還田技術并加速推廣應用,主要通過使用秸稈腐熟菌劑使田間農作物秸稈在短期內快速腐熟,不影響下茬農作物耕作。通過該項技術,每畝可減少化肥投入45元;糧食平均畝產比傳統耕作增產20公斤至40公斤,畝平均增收20元左右,中低產田效果尤其顯著;土壤有機質含量可提高0.05個百分點,土壤性狀得到明顯改善;可減少焚燒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
當地農業部門專家認為,除了給秸稈噴灑腐蝕劑外,還可大力推進機械化收集,組織農機合作社與農戶簽訂秸稈還田作業協議等;建立政府支持、市場導向的秸稈綜合利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