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控釋技術非常適合藥肥產品開發,農藥、化肥混用已成為農藥肥料應用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及精準農業概念的提出和從省時、高效、經濟的觀點,要求農藥和其他農用化學品包括化肥、微量元素肥料等盡可能科學合理地混合使用。由于施肥引起植物礦質營養的變化,必定引起植物生長及體內新陳代謝等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從而影響一些農藥,尤其是一些內吸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植物體內的滲透、吸收、傳導、代謝,對農藥的應用效果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在藥肥混用中,肥料還會對一些農藥組分的生物活性產生活化或鈍化的直接影響。因此,研究農藥、肥料和農作物之間的關系,在農業生產中進行農藥、肥料混用或結合使用,可避免農藥、肥料間的拮抗作用及對作物的不良影響,增加它們之間的協同作用,減少農藥與肥料的用量,獲得最佳的應用效果,從而保護環境、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廣西大學農學院賢振華研究員說,藥肥不是簡單的農藥和肥料混合,需要解決很多關鍵性技術問題:藥與肥的相容性問題、藥與肥復配后對靶標的有效性問題、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問題、高效率的生產工藝技術問題、產品質量評價、標準規范問題等。在研究藥肥過程中要篩選出與肥料實現親和共存且藥效不降低的農藥品種,還要保證藥肥在生產、貯存中的質量穩定性,在應用時對靶標既要有效、還要有持效性,最重要的是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產品質量評價標準,保證產品質量。
賢振華認為,藥肥生產技術可以通過正確定位藥肥的功用、篩選科學合理的配方、改進藥與肥混合技術、通過引入微囊劑技術等途徑來解決。這樣就能開發更多的產品,還能提高產品質量,使效果更穩定。
以色列化工集團特種肥中國區總經理王華平認為,緩控釋技術非常適合藥肥產品開發。經過緩控釋技術加工的藥肥產品,每一粒藥肥都用有機樹脂包裹,由內到外形成“肥料—農藥—包膜”。每一顆藥肥顆粒均含有氮、磷、鉀,有些還含有中微量元素,以及農藥有效成分,所有有效成分都在膜內一起緩慢釋放。緩控釋藥肥的機理是把顆粒施入土壤后,水蒸汽穿透包衣進入顆粒內,藥肥顆粒變大,滲透壓因而產生,所有有效成分在標示的有效期內持續釋放,達到標示的有效期后,只剩下一個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空殼,完全降解,沒有殘留。緩控釋藥肥優勢明顯,藥肥施在介質里,作用于根系,一直在植株吸收的最佳位置,有效成分效果長達6個月,持效期長,提供最理想的保護。因為農藥有效成分一直在膜內,可以提供有效及時的保護,在作物生長旺季也不需要噴施其他農藥,同時因為使用者不需要直接與農藥有效成分接觸對使用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