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縣秩堂鎮一處茶園內,墨綠的茶葉在陽光下舒展,空氣里彌漫著淡淡清香,茶農們正忙著除草施肥。再過不久,這批茶樹就將迎來首批秋茶。
秩堂鎮的茶葉基地,是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規劃,該項目將投資20億元,建成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觀光旅游等于一體的茶產業基地。
茶祖印象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成植介紹,該項目建成后,茶陵茶葉將借打造中南地區乃至全國茶文化中心的平臺,走出有品質無品牌的困境,實現“墻內開花墻外香”。
產業基礎好,發展腳步慢
作為全國唯一以“茶”命名的縣,茶陵曾是我國主要的茶葉生產基地之一。其云霧茶、六通庵茶、花石潭茶均享有盛名。
上世紀80年代,該縣有洣江、長嶺、虎踞、馬江、高垅、下東、秩堂、舲舫8個大型茶園,面積近1.4萬畝,年產茶葉1350噸,被列為全國百個茶葉生產基地縣之一。
“發展茶葉產業,茶陵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茶陵縣副縣長張智敏說,茶陵位于羅霄山脈西側,屬丘陵地區,山地資源豐富,土層深厚,云霧繚繞,非常適宜高品質茶樹和名優茶的生長。
進入本世紀以來,由于茶葉精深加工滯后、茶園布局不合理、茶葉整體質量難以達到國際標準,茶陵茶業開始走下坡路。“2007年,全縣茶園面積僅2400畝,年茶葉產量320噸。”張智敏說,因為經濟效益低,很多農戶將茶園改成果園,產茶大縣漸行漸遠。
做好流通文章,提升品牌價值
為打破發展瓶頸,2010年,茶陵出臺相關政策,計劃用10年時間,在10個鄉鎮發展10萬畝基地,創造10億元的產值。今年,該縣出臺《加快茶葉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對茶葉規模種植戶進行補貼,鼓勵農民種茶。
2011年7月12日,茶祖印象茶業有限公司與茶陵縣政府簽訂協議,投資20億元打造中華茶祖文化產業園。其子項目“中國名茶匯”占地200畝,將于今年年底建成,可容納千家茶企入駐,將成為省內最大的茶葉交易中心。
這個茶葉交易市場建成后,可吸引全國各地的批發商來采購,茶葉的品牌價值可以通過交易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