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wǎng) 水果網(wǎng) 大田網(wǎng) 花木網(wǎng) 茶葉網(wǎng) 藥材網(wǎng) 菌菇網(wǎng) 畜牧網(wǎng) 家禽網(wǎng) 水產網(wǎng) 特養(yǎng)網(wǎng) 種子網(wǎng) 肥料網(wǎng) 農藥網(wǎng) 飼料網(wǎng) 獸藥網(wǎng) 農機網(wǎng) 溫室網(wǎng) 食品網(wǎng) 工藝網(wǎng)

安徽阜陽潁上縣稻田養(yǎng)龍蝦效益大幅漲

   日期:2015-06-24     來源:聚農網(wǎng)    作者:jn720_zx    瀏覽:233    評論:0    
        這幾天,在潁上縣潤河鎮(zhèn)陳樓村的一大片稻田里,村民王家美養(yǎng)殖的第二批兩千多斤龍蝦被捕撈上岸。“稻田養(yǎng)龍蝦,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王家美告訴筆者,探索“稻蝦共作”種養(yǎng)新模式,畝均效益是一般種稻收入的四五倍。 
 
  今年35歲的王家美是一名退伍軍人。 2011年底,王家美拿著20多萬元退伍金,一心想去大城市創(chuàng)業(yè)。“正當我決定出去闖闖時,母親跟我說,父親和她年紀都大了,家里10多畝地也操勞不了了,想讓我在家找營生。 ”王家美說,聽了母親的話,他留在了家鄉(xiāng)。 
 
  在老家,望著連片的稻田,王家美思量著:“即使當農民,也要干出點新意,闖出一片天。 ”2013年,他從親戚朋友那里籌集100多萬元,流轉323畝土地,注冊成立家美家庭農場,開啟種田生涯。 
 
  “起初,由于經(jīng)驗不足,第一年種雜交水稻,沒意識到本地土壤不適應,折了七八萬元。 ”經(jīng)歷了失敗,王家美并沒有放棄。農閑時,他總愛往縣農委跑,請教專家,學習農業(yè)知識,尋找最新的科技信息。了解到機械化生產的便利和好處,他先后購買了拖拉機、收割機、育秧機、插秧機、秸稈打捆機等10余臺機械,實施全自動化種田。同時,進一步擴大種植規(guī)模,新流轉土地230畝。去年,他一畝稻田的利潤達2000-3000元。 
 
  為綜合利用已置辦的農機,去年5月,王家美建起了標準化育秧廠,除了滿足自己的生產需求,還為附近農戶提供機械化育秧、插秧一條龍服務,經(jīng)濟效益可觀。 
 
  收獲了成功,王家美并沒有滿足,而是繼續(xù)尋找增收新路子。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上海做燒烤生意的弟弟發(fā)現(xiàn),龍蝦銷路很好,利潤可觀,便和哥哥商量,在家養(yǎng)殖龍蝦。“經(jīng)過考察學習,我們向鳳陽農民學起了稻田養(yǎng)殖龍蝦技術,準備在自家的稻田里嘗試養(yǎng)殖。 ”王家美告訴筆者,將龍蝦養(yǎng)在稻田中,稻田中的雜草、腐爛的秸稈、蟲子都是龍蝦的食物,而龍蝦的排泄物則可以給稻田提供肥料。龍蝦與水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長,是一種綠色生態(tài)的循環(huán)養(yǎng)殖模式。 
 
  今年剛過完年,王家美就開始拾掇十幾畝的水稻田,嘗試養(yǎng)殖龍蝦。經(jīng)過細心管理,三個多月后,第一批龍蝦上市了。 
 
  “龍蝦一年能賣三次,4月至5月一次,6月至7月一次,9月至10月一次。第一批少點,只有1000多斤,剛上市就被合肥的客商以15元一斤訂購完了。”王家美說,按照一畝田產龍蝦600斤計算,光賣龍蝦,每畝每年純收入就有6000多元。 
 
  王家美介紹說:“由于龍蝦對稻田水質要求較高,田間管理采用原生態(tài)的方法,不上化肥、不打農藥,水稻畝產只有500斤左右,但產出的稻米品質明顯高于普通稻米,市場價達到每斤10塊錢。而普通稻米雖然畝產能達1200斤左右,但市場價每斤才一塊多錢。這樣一算,還是我們的效益更高。 ” 
 
  初次養(yǎng)殖成功,王家美不僅收獲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更收獲了信心。 “即使當農民,只要你勤奮好學,在傳統(tǒng)農耕的基礎上,運用新的技術,就能收獲成功。 ”王家美說,“稻蝦共作”帶來的是生態(tài)和經(jīng)濟效益的雙豐收。下一步,他將擴大龍蝦養(yǎng)殖規(guī)模,并帶動更多鄉(xiāng)鄰加入稻田養(yǎng)蝦的行列。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wǎng)  |  會員服務  |  網(wǎng)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