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中國茶業正在“找回自己”

   日期:2015-06-1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318    評論:0    

  多年以來,“中國七萬茶企竟敵不過一家立頓”一直被用來評價中國茶業“慘狀”,“立頓”也因此一度成為許多茶企夢寐以求的目標。但在日前舉行的中國茶業品牌與文創高峰論壇上,眾多茶專家、茶人、茶企提出:就茶產業的條件和特色,以及多元消費的內在需求而言,中國茶業更應走以“個性化、小產區”為特征的“小而美”道路。

  中國茶葉有6000多個品種,每個品種都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品質特點、歷史文化,但隨著英國“立頓”進入中國市場,許多人認為,中國茶葉只有實現規模化、工廠化、標準化生產,才有可能做大做強,迅速走向國際。對此,論壇上諸多茶人提出異議,認為“立頓式”道路固然可取,但符合中國實情的首選,當屬特色鮮明的小產區茶。

  魯成銀是中國農科院茶科所副所長、國家一級評茶師,他將茶葉產品分為“地緣”和“非地緣”兩種。前者如西湖龍井等,由于品種、品質、品牌的鮮明特征,雖然產量不高,但特色鮮明;后者如“立頓”等,系工廠化拼配而成的產品,雖有規模和標準,可以行銷全球,但因品質高度趨同,只能滿足部分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魯成銀分析認為,中國茶業要走出國門,“大而全”的工廠化、標準化生產道路絕非主路,中國茶業應當依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名茶變為名牌,將“地緣茶”發揚光大。

  但魯成銀同時指出,“大而全”和“小而美”兩條道路,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茶葉品牌主體基于內、外部經營環境分析,以及對未來茶葉行業發展趨勢預判的基礎上,對自身發展路徑的一種合理選擇,切忌盲目隨流。

  這一觀點得到阮浩耕的力挺。作為知名茶文化研究專家,這位75歲的老人,近年來一直呼吁中國茶葉應走“小產區”道路。他認為:“小而美”因講究個性發展,更適合中國茶業規模不大、種類繁多、但特色鮮明的本質特征,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大縮短了企業與消費者的距離,為這種個性茶提供了渠道和舞臺,這樣的發展抉擇,符合了當代命題,是由多個因素決定的。

  “中國茶業‘低、小、散、弱’是一個現實,但如果中國要成功打造茶企品牌,實現茶業強國,唯一的出路只能是集約化、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那從國情上就難以實現,這將是一個比較遙遠的未來。中國茶企的品牌打造和產業做強,是否還可以有一條類似于家庭莊園的特色化、精品化的‘小而強’之路!”阮浩耕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