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兩大產業帶茶農真正得實惠
“天干路難行,雨天兩腿泥,人均年收入僅300余元”,這是多年前人們對夾江縣龍沱鄉修文村的印象,近日記者在該村發現,如今村里道路硬化到田間地頭,家家都修起了嶄新的小樓。龍沱鄉鄉長李勛告訴記者,人均收入從過去的300余元到現在的1萬余元,修文村的變化正得益于夾江—峨眉現代農業茶葉產業基地示范帶的打造。修文村已經成為最典型的茶葉專業村,全村茶園面積5200余畝,人均茶園面積3畝多,是全村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2000多元。修文村的茶葉發展,不僅吸納了外出務工的村民回鄉發展,每年還吸引毗鄰區縣1000多名勞動力前來采摘茶葉,修文也因此成為季節性的剩余勞動力吸納村。
修文村的變化,是夾江—峨眉現代農業茶葉產業基地示范帶發展的真實寫照。示范帶自夾江縣界牌鎮至峨眉山市悅連鄉,涉及夾江縣3個鄉16個村,峨眉山市2個鄉9個村,全長30公里,20萬畝規模化茶葉種植基地。示范帶沿途茶林間作,天然生態,形成了“遠看一片林,近看一片茶”的生態景觀。沿途鄉鎮、村社,立足山高、坡綠、自然生態環境極佳,獨特的高山氣候和地理條件,發展特色產業,建設生態茶園,在叢林與溝崖中開辟“致富路”,在廣闊的山野里描繪林茶間種的生態茶園圖畫,闖出了山區發展的新路子。
五犍沐茶葉產業帶是樂山市在成功打造夾江-峨眉產業帶之后,正在建設的第二條茶葉產業帶。規劃從2012年到2016年沿五通—犍為—沐川建成20萬畝現代農業茶葉(花)產業帶,輻射帶動50萬畝現代農業茶葉(花)產業基地。產業帶涉及15個鄉(鎮),54個村,2.51萬農戶,人均收入力爭達萬元。重點建設五個千畝標準園和五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建立四川省茶樹品種繁育推廣中心和西南茉莉花產業中心,重點發展壯大兩個龍頭企業,培育三個專業合作社,推廣茶園生態種植模式,加快地方性新品種選育和推廣。最終形成視覺沖擊力強,輻射帶動面廣,茶農增收顯著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
創建品牌示范區峨眉山茶再啟程
2011年國家質檢總局在全國各省開展了“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建設試點工作,并于2012年4月正式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建設工作,并制定出臺了《“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建設工作指導意見》。2013年,隨著樂山市“質量強市”、“茶業強市”工作的推進,狠抓自主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價值和效應,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尤為重要。按照市政府領導指示“爭創全國峨眉山茶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活動就此拉開序幕。
據樂山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峨眉山茶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將充分發揮知名品牌在促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優化要素合理配置、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推動全市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切實增強我市“峨眉山茶產業”核心競爭力,全力推進“質量強市、品牌強市”建設。
峨眉山茶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將本著疏導并行、企業為主、完善體系、加強協作、統籌兼顧的工作原則,通過做響大品牌、建設大基地、培育大龍頭、拓展大市場、做強大產業等五大舉措,圍繞樂山“質量強市”建設目標任務,增強全國峨眉山茶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品牌帶動作用。
隨著全國峨眉山茶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到今年年末,樂山全市茶園規模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茶產業綜合產值超過100億,帶動超過100萬農民增收致富,把樂山建成全國生態茶園種植基地,全扁型綠茶加工基地,全國名優綠茶貿易集散地,全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示范區,使全市的創新、創造及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質量效益明顯提升,促進“中國綠茶之都”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