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未過半,黃岡以蝦稻共生模式為主的稻田綜合種養面積就達64.17萬畝,完成了65萬畝年度目標的98.7%,蝦稻共生、稻蝦魚鱉生態種養、稻鰍共生、稻田養魚種等模式大力推廣,呈現一派蓬勃發展態勢。
自湖北省稻田綜合種養推進現場會召開以來,黃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副市長王浩鳴提出“要把稻田綜合種養放在黃岡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高度加以推進。”該市各級漁業主管部門更是嚴格按照“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水”的理念,全面貫徹落實現場會議精神,充分發揮近百萬畝適宜漁業生產的稻田資源優勢,圍繞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漁共贏”和打造產業新的增長極目標強力推進。
規劃引領,有序推進。為科學有序推進稻田綜合種養,黃岡在原有小龍蝦產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稻田綜合種養內容,擴充稻田漁業養殖模式,將稻田綜合種養全面納入《黃岡市百億水產發展規劃》和《黃岡市水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進行統一布局,制定了到2020年實現面積80萬畝、產量過10萬噸、產值超30億元的發展目標,擬定了從苗種保障、發展重點、加工提升等具體內容,為科學、有序推進黃岡稻田綜合種養提供了有力指導。
政策引導,助力推進。為強化對稻田綜合種養的引導和扶持,黃岡市人民政府在2014年出臺的《關于加快現代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對過去連續六年實行的蝦稻連作獎補政策進行了延續和擴充,明確提出了對市直和11個縣(市、區)水產部門每年分別安排15萬元、20萬元、30萬元、50萬元不等的專項資金扶持稻田綜合種養,同時還要求各縣(市、區)財政對山區10畝以上、沿江30畝以上的稻田綜合種養大戶另行安排資金每年按20元/畝的標準給予補貼。目前,該市浠水、武穴、黃梅、蘄春等沿江縣市每年均安排有50至100萬元不等的的專項資金。武穴市從2007年至2014年逐年增加專項經費,2011年已增加至100萬元,2014年還通過考核對稻田綜合種養的3個先進鄉鎮、5個先進村、10個示范戶在該市三級干部會上進行了表彰,起到了巨大的引導作用,現已發展稻田綜合種養面積13萬畝。黃梅縣在2014年推廣稻田綜合種養中,除落實了74萬元的專項資金外,還整合了水產、農業、水利、財政、發改、交通等多個部門力量,向種養大戶免費發放了稻種1萬斤、幫助清理了引水渠道5000米、硬化基地道路3000米,形成了助推稻田綜合種養發展的強大合力,現已發展稻田綜合種養面積14萬畝。
典型引路,帶動推進。典型具有“一花引來萬花開”的巨大作用,為加快推進黃岡稻田綜合種養,讓更多漁民增產增收,黃岡市各級水產部門積極辦點示范、培育典型,以典型養殖戶帶動全市稻田綜合種養。現已建成了黃梅濯港紅馬、武穴萬丈湖、蘄春八里湖3個連片萬畝的稻田綜合種養基地;麻城歧亭鎮正在規劃建設500畝的鱉蝦稻綜合種養基地,現已投資200萬元完成了一期100畝的建設。浠水縣潤德家庭農場自2014年5月注冊成立以來,現已流轉土地1000多畝,建成了稻蝦共生綜合種養基地700畝。全市涌現出了李雁彬、柯金定、李淇平、李國民、石歸中、田國平等一大批稻田綜合種養大戶典型代表,實現了“縣縣有規模基地,處處有典型大戶”。黃梅縣劉佐鄉通過扶持培育養蝦大戶李雁彬,帶動該鄉發展了稻蝦養殖面積達12500畝,實現畝均增收1200元。武穴市大法寺鎮稻蝦養殖大戶李金高在該市水產局幫助貸款資助和技術指導下,現已發展稻蝦養殖面積500多畝,實現年盈利100多萬元,帶動了周邊10多戶開展稻田綜合種養2000多畝。
技術引薦,規模推進。在推進稻田綜合種養進程中,黃岡各級水產技術推廣部門現已定期開展各類技術培訓121期,培訓漁民1.8萬人;探索總結出了“合伙養蝦,分戶種稻”、“錯季借地養蝦”、“蝦藕鱉共生”、“稻鰍共生”、“稻田養魚種”等模式和技術,并通過“黃岡水產E通”信息平臺進行大力推廣。同時,黃岡還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先后邀請了中科院水生所、長江所、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等專家教授和潛江、鄂州等地專家到黃岡開展稻田綜合種養技術專題講座和現場指導,多次組織了本地養殖戶到潛江、天門、仙桃、洪湖、鄂州等地實地考察學習,用外地的成熟技術、先進經驗和生動實踐引導漁民開展稻田綜合種養,促進該市稻田綜合種養規模發展。
宣傳引勢,蓬勃推進。為營造稻田綜合種養濃厚而良好的發展氛圍,黃岡市各級水產部門通過當地電視臺、報刊、網站等媒體平臺,將致富典型和先進經驗進行廣泛宣傳,同時通過年度農業春耕備耕新聞發布會、行風熱線等欄目向社會宣傳稻田綜合種養獎補政策和稻田綜合種養主推技術,營造了稻田綜合種養濃厚的發展氛圍。此外,黃岡市水產局還組織開展了稻田綜合種養專題調研,形成了全面而詳細的調研報告,在《漁業致富指南》上進行了刊發,向外展示和推介了黃岡大力發展稻田綜合種養的良好環境、巨大優勢和豐富潛力。